SHARE
    醫療及老齡化

    多管齊下 全方位促進中醫藥發展

    2024-01-29

    文章原載《紫荊論壇》2024年1月25日
    撰文 : 團結香港基金醫療及社會創新研究主管 周嘉俊、團結香港基金助理研究員 夏楠、舒振慧

    VCG211226268054.jpg

     

    1999年7月香港《中醫藥條例》在立法會獲得通過,標誌著中醫藥在香港有了合法的地位。至今為止,中醫藥在香港又走過了二十餘年的風雨歷程。二十年來,中醫藥在香港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具備了自身鮮明的特色,建立了嚴密高效的規管法例與機制。但另一方面,香港目前只能使用純中醫的診斷與治療方法,其發展步伐小而慢。2022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對中醫藥發展作出全局性、戰略性部署。香港應抓住機遇,多管齊下,全方位促進中醫藥發展,弘揚中醫藥文化,將中醫藥的影響力帶到國際舞台。

    中醫藥是具有悠久歷史傳統和獨特理論及技術方法的醫藥學體系,更是一個有深厚底蘊、承載多種傳統中華元素的文化體系,蘊含的哲學思想如陰陽五行說、道教文化等,與市民的生活息息相關。

    在香港,中醫有着堅實的群眾基礎,亦在醫療體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新冠疫情期間,中醫在預防重症和治療後遺症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果,為維護市民健康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亦有越來越多的市民深入認識和了解中醫藥。2025年,香港首間中醫院將投入服務,政府也將於同年公布《中醫藥發展藍圖》,香港中醫藥發展將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因此,現在正是促進中醫藥在香港全面發展的大好時機。

    弘揚中醫藥文化

    在完整的中醫醫藥學體系中,中醫藥服務最為人所熟知,但中醫藥的發展絕不應僅限於服務方面,而是應該擴展至更廣闊的範圍。其中,中醫藥文化正是一個合適的切入點,用以加深香港市民對中醫藥傳統及中醫藥未來發展的了解。現時,不同團體一直致力於通過不同方式宣傳和推廣中醫藥文化,譬如成立中醫藥博物館、提供導賞團、舉辦中醫講座等,令更多市民接觸及了解中醫藥;社區中隨處可見的涼茶、中藥材店鋪更是不少香港市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僅如此,中醫藥文化對外宣傳的潛力不容忽視。早前,傳統中醫藥文化已被納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針灸更是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正體現出中醫藥文化具有潛力說好「香港故事」。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目前中醫藥文化的推廣較為零散,行業間欠缺協調;同時鑒於各團體資源有限,導致相關活動規模較小、持續時間較短、受惠人士較少。為對症下藥,政府可開展大型文化推廣計劃,通過跨界別合作以及多元的活動模式,弘揚中醫藥文化,持續推動中醫藥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例如,政府可以擔任牽頭人的角色,連結商界、醫界、學界、民間團體等界別共同合作。具體而言,發展商等商業機構可提供如資金及活動場地的贊助支援;中醫師、中醫藥企業等可分享專業的中醫藥知識及經驗;大專院校、研究院等學術機構的學者可分享其中醫藥科研成果;非營利組織、社會福利機構等民間團體可介紹其中醫藥項目及服務。通過跨界別合作,全面拓展中醫藥在港的接觸面,增強業界及社會各界之間的交流協作,促進及弘揚中醫藥共融共生的傳統底蘊。

    此類大型文化推廣計劃可通過中醫體驗、文旅融合、教育宣傳三個層面,多元化推動市民與中醫藥全方位接觸,發揮業界及各團體的獨特性,加強協同效應,全面推廣中醫藥文化。從傳統體驗開始,除擴大義診及外展服務覆蓋範圍,計劃內容亦可配合中醫藥哲學,如二十四節氣調和養生療法,在夏季推廣「三伏天灸」,達到冬病夏治的目的,向市民推廣中醫「治未病」的概念。

    中醫業界亦可突破傳統,用更加新穎的方式促進中醫藥文化的傳播,如制定中醫藥健康旅遊路線,將雷生春、中醫藥博物館等具中醫藥文化特色的地標性建築納入其中;亦可參考內地做法,在推廣活動中加入中醫藥膳品嚐,拉近市民與中醫藥的距離。此外,為達致教育大眾的目的,科普講座及政策宣傳的工作不可缺少。若在推廣活動中加入上述各環節,相信可以讓學研機構更容易將科研成果與市民分享,強化中醫藥現代化形象,政府亦可有更多途徑與市民接觸,為政策進行解說,為中醫院日後投入服務做好準備。這樣的大型文化推廣計劃有望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多措並舉弘揚中醫藥文化。

    加強中醫在基層醫療服務中的定位

    要促進中醫藥發展,中醫藥服務是不可或缺的元素。近年來,市民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持續上升。一方面,以長者醫療券為例,無論中醫交易申領宗數,還是申領金額所佔比例,均逐年遞增。2017-2022年間,中醫交易申領宗數上漲幅度接近六成,申領金額比例上漲幅度更超過九成。另一方面,香港有超過10,000名中醫師,其中超過九成中醫師在私人市場為市民提供中醫藥服務,是香港醫療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應加以善用,讓私營中醫師為市民提供基層醫療服務,發揮中醫「治未病」的獨特優勢,同時紓緩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

    要想中醫師在基層醫療當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首先要加強中醫師與其他醫療專業人員,特別是與西醫之間的配合協作。在基層醫療層面,政府現已針對不同人群及不同健康狀況訂立六份參考概覽,為基層醫療服務的醫護專業人員提供通用參考。然而,參考概覽中未見中醫的角色,致使中醫師與其他醫療專業人員的協作未有紮實的基礎,協作程度和方法因人而異,難以發展成為具系統性的協作模式。

    2022年12月,政府公布《基層醫療健康藍圖》,當中指出中醫師在基層醫療服務中有著重要的角色,並提出應進一步探討中醫藥在參考概覽中的參與。內地已針對高血壓及糖尿病兩種疾病,分別發布了《國家基層高血壓防治管理指南》和《國家基層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其中對中醫在高血壓和糖尿病防治管理過程中的角色,有清晰明確的指引,包括具體適應症、可採用的藥物、治療手段等,同時明確指出指南文件應根據需要,每3年作一次常規修訂,納入最新臨床證據。

    就此,我們認為香港在推進中醫師提供基層醫療服務的過程中,可根據《基層醫療健康藍圖》的建議,並以修訂現有參考概覽為出發點,加強中醫師在其中的參與。具體而言,在參考概覽的修訂過程中,應以香港現有中西醫協作臨床經驗為基礎,並參考內地的做法,對中醫的角色和定位加以明確說明。相關修訂內容應基於臨床實證,同時在中醫和其他醫療專業人員當中取得共識,最終令市民可以在基層醫療服務層面,獲得中西醫協作服務,享受全面的照顧。

    制訂中醫基層醫療服務計劃

    縱然中醫在基層醫療的層面欠缺具體的服務計劃,但其實香港自2014年起在公立醫院住院病人中便已開展中西醫協作計劃,至今已接近10年。當前,香港有8間公立醫院針對5個選定病種,為患者提供中西醫協作治療服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最新發布的《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亦指出,未來會持續加強此計劃,並探討將計劃推展至更多新病種,如老年退化性疾病等。未來的發展方向除了針對住院病人外,亦應該考慮在基層醫療服務中開展類似的服務計劃,善用中醫師在醫院以外的服務能力。

    為推動中醫師融入現有醫療體系,政府可以為中醫師提供機會,在基層醫療層面為市民提供更多服務。一方面,政府可將中醫師納入現有公私營協作計劃,如為推進基層醫療而設立的「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在參考概覽的框架下,與其他醫療專業人員共同組成服務團隊,為市民提供服務。另一方面,政府亦可考慮邀請中醫業界相關專業人士,對香港現時疾病負擔及相關臨床證據進行檢討,選取符合香港實際情況的重點病種(如痛症),應用策略性採購原則,為中醫設計全新的中醫公私營協作先導計劃。無論是將中醫納入現有計劃或是設立全新計劃,均需為私立中醫師提供更多機會和渠道參與基層醫療服務,同時增加市民的醫療選擇,最終令市民獲得更加全面的醫療照顧,減輕公營醫療體系的負擔。

    提升中醫人才質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加強中醫師在基層醫療服務的參與,除為中醫師提供更多機會外,中醫師自身亦應主動對當前的醫療服務體系,特別是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加深了解,而「普通科醫生延續醫學教育計劃」就是其中一個途徑。

    現時,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負責訂立「提供進修項目機構」名單及進修中醫藥學的相關科目。在受認可「提供進修項目機構」中,已有機構為中醫師提供基層醫療相關培訓課程,參與培訓的中醫師亦可獲得相應學分。不過需要註意的是,相關課程的時間及內容安排零散,缺乏系統性。要改變此現狀,基層醫療健康辦事處(或即將成立的基層醫療署)可擔當主導角色,與中醫業界持份者共同商討,並制定適合中醫師的基層醫療培訓課程框架。其後,「提供進修項目機構」可根據培訓框架設計具體培訓內容供中醫師選擇,令中醫師有機會獲得具系統性的培訓。

    推進中醫師參與跨專業服務網絡

    此外,中醫師需要登記加入《基層醫療指南》以及醫健通等資訊平台,以加強與其他醫療專業人員之間的溝通和協作。《基層醫療指南》包含社區內基層醫療服務提供者的資料,方便市民選擇合適的基層醫療服務提供者,同時令服務提供者認識其所在社區的服務網絡。醫健通則是全港性、以病人為本的電子互通平台,獲授權的公私營醫護機構取覽和互通參與病人的電子健康紀錄。然而,現時中醫師在這兩個平台的參與程度相當有限。根據統計,加入《基層醫療指南》的中醫師僅佔整體中醫師人數的不足兩成,而登記參加醫健通的中醫師人數更不足一成。未來,政府應通過多種渠道促進中醫師參與相應的資訊平台。除進一步加強宣傳解說,促進中醫師主動加入外,政府亦可參照現時對西醫的要求,要求參與政府資助項目的中醫師加入,以加強中醫師同其他專業人員的互動,同時促進基層醫療服務的整體發展。

    2022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對中醫藥發展作出全局性、戰略性規劃,其中強調應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進一步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加快推進中醫藥特色人才建設。香港應抓住國家此項關鍵部署,從文化傳播、提升服務和培育人才三個角度全面推進香港中醫藥發展,充分善用「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區位優勢及悠久的中醫藥發展歷史和文化,在促進中醫藥走向世界的進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將中醫藥的影響力帶到國際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