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學社

    國際產能合作--國企「走出去」升級版

    2015-06-26

    撰文:楊生華

     

    【十三五關鍵詞/國際產能合作】

     

    國際產能合作是中國在國際經濟舞台上,繼「一帶一路」、亞投行等之外,打出的一張新牌,這張牌被認為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升級版」,其主要內容,是支持並帶動中國內地優勢和製造業產能,向不具備比較競爭優勢的國家和地區轉移。 國際產能合作的標誌性和示範性的產業是高鐵、核電合作。

     

    第三條路轉移過剩產能

     

    中國作為「世界工廠」,解決產能過剰和實現經濟轉型升級是重大挑戰。

     

    中國為此探索出了三條路: 一是傳統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確保中國作為「世界 工廠」的競爭優勢;二是主要通過跨境併購等方式,以資本輸出支持製造業向價值 鏈高端延展;三是推動國際產能合作,把具優勢的製造業向不具備比較競爭優勢的國家和地區轉移。

     

    中國推進國際產能合作,一則是判定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居中端水平,具產能輸出能力;二則是看準全球基建設施進入升級時期。

     

    中國商務部對中國在全球產業鏈的位置做了相關研究,2013年中國單位出口1000美元的國內增加值為640美元,相當於國內增加值率約為64%。總體上看,中國仍處於全球價值鏈的中端水準,與發達國家比較仍有較大的追趕空間,與新興市場和 發展中國家比較,在一些領域已經具備了較強的產能輸出能力。

     

    李克強親任「超級推銷員」

    自從2014年開始,中國就在一些國家開展國際產能合作試點,從哈薩克入手,目前與哈薩克、印尼、埃塞俄比亞(非洲)三國推進最快。

     

    2015年3月,哈薩克總理馬西莫夫訪華期間,兩國簽署開展鋼鐵、有色金屬、平板 玻璃、煉油、水電、汽車等廣泛領域產能合作的文件。目前中哈已舉行了五次對話,簽署了備忘錄,形成了早期收穫項目清單,包含48個項目,金額達303億美元,簽署28項合作文件,協定總金額超過230億美元。中哈產能合作對於構建開放型經濟新格局具有開創性意義,成功樹立了可複製、可推廣的雙邊產能合作樣板。

     

    2015年3月,印尼總統佐科訪華,雙方同意深化基礎設施與產能合作,鼓勵兩國企 業在電力、光伏、鋼鐵、有色金屬等產能領域開展交流與合作,簽署《中印尼基礎設 施與產能合作諫解備忘錄》和《中印尼雅加達萬隆高鐵合作諫解備忘錄》文件。

     

    2015年5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俄羅斯,中俄簽署加強產能與投資合作的諒解備忘錄,推動基礎設施、裝備製造業、建材、礦業、石油化工、汽車、農業等領域的 投資與產能合作。

     

    5月,李克強總理拉美行敲定橫跨南美洲大陸,連接太平洋岸及大西洋岸的「兩洋鐵路」,中方與拉美四國均簽署產能與投資合作諒解備忘錄,並簽署70餘項合作文件,同意成立300億美元中拉產能合作基金。其中,與巴西簽署35項合作文件。

     

    201 5年6月,李克強總理訪問歐洲,簽署總額近700億美元的70餘項合作協定及合作,加強核電、航空等領域合作,其中在比利時簽下近200億美元合作協定。

     

    國家出台鼓勵政策力推

    2015年4月3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中國裝備走出去和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座談會,首次提出要推動中國外貿從「大進大出」轉向「優進優出」,形成開放型經濟新格局。

     

    李克強表示,在此格局下,不僅有利於中國盤活存量資產,也有利於其他國家加快工業化進程、擴大就業,還可為中國與發達國家合作開拓協力廠商市場創造更多機遇,各得其所、互利共赢。李克強強調,關鍵是要完善政府推動、企業主導、商業 運作的合作機制。

     

    201 5年5月,國務院即發佈了《關於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的指導意見》 (下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系統提出了鋼鐵、有色、建材、鐵路、電 力、化工、輕紡、汽車、通信、工程機械、航空航太、船舶和海洋工程等12個重點 領域的主要任務及保障實施的政策措施。這是第一次以國務院文件的高規格形式推 進裝備和產能國際合作。

     

    部省協同機制助推產能合作

    國家發改委於2015年7月6日與河北省簽署合作協定,建立首個產能合作委省協同機制,將河北省作為產能合作示範省,在建設多雙邊合作機制、制定產能合作規劃、爭取金融機構融資支援、設立產能合作基金等方面對河北省予以支援。

     

    河北省將結合鋼鐵、水泥、玻璃、光伏等重點領域和亞洲周邊國家、非洲及中東歐 國家等重點區域,制定扶持激勵政策,設立財政專項資金,建立動態更新的重點項目庫,積極推動產能合作。雙方確定,河北省企業在南非、塞爾維亞等國家的鋼 鐵、水泥、光伏、玻璃等領域13個項目,將作為首批產能合作重點項目由國家發改委協調推動。河北省並大力推動冀.

     

    東集團南非100萬噸水泥項目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

     

    遼寧省制定了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實施方案,提出了重點行業、企業、產品及項目清單。

     

    黑龍江省發揮與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猶太州等俄地方政府省州長定期會晤機制的積極作用,協調推進產能合作重大事項。

     

    山東省借助東亞海洋合作平台、中韓自貿區等合作機制,支持企業對日韓從「引進來」向「走出去」跨越。

     

    重慶市2014年舉辦投資俄羅斯、澳洲等25場境外投資專題活動,為300餘家企業搭建對外合作平台;河北省舉辦企業「走出去」銀企對接會,為300餘家產能富餘企業和工行、中行等金融機構創造洽商平台。浙江省編制了2015年重大外資項目推進計畫,跟蹤服務19個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項目,及時協調解決企業困難。

     

    目前,中國已與埃及建立了產能合作機制;與柬埔寨、贊比亞等國就發展產能合作達成共識,研究建設產能合作機制,探討重點合作項目。

     

    協力廠商合作機制成主力

    奇瑞汽車投資4億美元在巴西建設汽車生產線,在自身拓展市場的同時帶動汽車配套零部件企業對外投資。

     

    重慶市對外投資協會牽頭組織勘查、設計、諮詢、施工等企業成立「對外承包工程聯盟」,在亞非重點國家聯手承擅基礎設施項目,促進上下游企業協同「走出去」。

     

    河北企業英利集團與中國水電等中央企業組成聯合體,成功中標阿爾及利亞258兆 瓦電站項目。河北冀東集團與南非婦女基金、國際金融公司等國際資本合作,在非 洲建設水泥生產線,既擴大了資金來源,也減少了當地社會阻力。

     

    山東省12家企業在8個國家建立了合作園區,吸引中資企業入駐,成為企業開展產 能合作的重要載體。

     

    探索多種形式實現產能合作

    中國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其實質是在全球範圍內配置產業鏈和生產經營環節,分享全球分工協作的好處。國際產能合作的形式可包括產能攢子」合作(將裝備、技術、管理、標準和資本「打包」)、全產業鏈戰略聯盟合作、就地建設產業園區合作、基礎設施建設合作(採取BOT、PPP等方式)、「工程承包+融資」合作、融資服務合作等。這些都為本國企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國際舞台。

     

    商務部合作司投資促進處處長陳文林表示,根據市場需求和雙方意願,中國重點鼓勵鐵路、電力、通訊、汽車、鋼鐵、石化、紡織、家電等領域的項目,鼓勵企業在設計諮詢、施工採購、運營管理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合作,中國還希望各方加強金融 合作,促進融資與產業協同發展。

     

    截至2015年7月,國家發改委牽頭對外開展產能合作的國家已達12個。2015年上半 年,中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達560億美元,同比增長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