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學社

    國企改革走淡馬錫資本管理路

    2015-06-27

    撰文:楊生華

    【十三五關鍵詞/國企改革】

     

    9月13日,國家正式公佈編號為「22號文件」《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這是內地2015年至2020年的國企改革5年規劃。

     

    這份經多方博弈、醞釀兩年才出台的方案,首次將國企分為商業類和公益類,國企 監管要走新加坡淡馬錫之路,由「以管企業為主」轉向「以管資本為主」,到2020年,中國要培育出一批能夠與皇家殼牌石油、埃克森-美孚、通用電氣以及滙豐、三 星等一流企業抗衡的世界級國企。

     

    目標方向

    國企改革目標方向爭議分歧大。因此,今年7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東北考察時指出,國有企業是推進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要堅持國有企業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動搖,堅持把國有企業搞好、把國有企業做大做強做優不動搖。習近平對國有企業改革提出三條「硬標準」,即有利於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有利於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於放大國有資本功能。

     

    今次改革方案再度明確:國有企業屬於全民所有,是推進國家現代化、保障人民共 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因此,國企改革目標為: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方向,到2020年,在國有企業改革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決定性 成果。

     

    中國淡馬錫

    方案一大亮點,是採用淡馬錫模式管理國企,即中國要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國有資產監管機構授權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對授權範圍內的國有資本履行出資人職責。

     

    內地現行國資管理體制由國資委主導,包括「管資產、管人、管事」。未來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方向,將參照內地的「匯金模式」與新加坡的「炎馬錫」模式,推動政府職能向「以管資本為主」轉變,建立國資委、國有資本運營和投資公司、經 營性國企的三層管理體制。

     

    根據部署,2015年將在中央管理的110多家企業中推進包括直接授權試點在內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

     

    分類推動

    新一輪國企改革中進行商業類和公益類的分類當屬重大突破。

     

    商業類企業考核利潤,而公益類企業不考核利潤,而是考核成本、質量、效率和能力。

     

    商業類國有企業按照市場化要求實行商業化運作,以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為主要目標。

     

    公益類國有企業以保障民生、服務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為主要目標。

     

    如中石油的加油站、煉油業務就要走向市場化競爭,石油開採仍將繼續保持既有地位。國家電網的電網輸送業務繼續保持,配電業務將實現競爭化。

     

    混合經濟

    國有企業的概念會越來越多地弱化,國有資本的概念會越來越多地強化。國企改革將積極引入各類投資者實現股權多元化,大力推動國有企業改制上市,創造條件實現集團公司整體上市。鼓勵非國有資本投資主體通過出資入股、收購股權、認購可 轉債、股權置換等多種方式,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鼓勵國有資本以多種方式入股非國有企業。混合制企業員工持股則主要採取增資擴股。

     

    此輪國企改革特別提出優先股和特殊股概念,這兩種方式增加了國有資本的靈活性。

     

    優先股可在充分競爭的商業類國企中增加民間資本數量,以國企經營權換民間資本,從而擴大國企競爭力。

     

    特殊股在不絕對控股條件下,實現對企業的政策引導,這對於傳媒類等既有政治要求,又需要靈活經營的企業而言,具有實際操作意義,在面對政治問題時國家管理股就可能行使一票否決的權力。

     

    國家特殊管理股制度,是歐美國家在國有企業私有化過程中,為了保留控制權和終極否決權,而採用的一種特殊措施,通常表現為政府保留特殊一股(或極少數股份)的形式,由於這一股(或極少數股份)具有黃金般的價值,往往也被稱為「黃金股」。政府持有的特殊一股(或極少數股份),具有某種法定的特殊權力,永久性地或有期限地允許政府,在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之後,依然擁有在某些特別重要事務上的超級投票權和終極否決權。

     

    集團上市

    國企改革將大力推動國有企業整體上市,特別是集團資產上市。這預示國家將大力依靠資本市場,對國有資產進行重組。目前國有資產的資產證券化率不到30%,測算估計,未來幾年內將有30萬億元人民幣的國有資產進入股市。

     

    大量優勢資產將有望通過多種形式逐步注入上市公司中,新一輪重塑上市公司價值將開啓,央企第一批第二批試點名單、資產注入、央企整合、大集團小公司、解決同業競爭、地方國企等題材或會成為股市熱點。

     

    「退出一批、重組整合一批、創新發展一批」,三個一批意圖明確。退出一批是包括商業競爭類中「淘汰過剩產能」、扭虧無望,而重組整合一批強強聯合、「提高行業集中度」的,在外向型國企重組上,包括「一帶一路走出去」和 「高端裝備走出去」兩項戰略下的央企兼併重組;創新發展一批科技帶頭企業、對國家發展有重要意義的企業。

     

    有用資訊:

    1. 內地國企總數:根據財政部公佈的數據,截止到2012年年底,中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14.7萬戶(不含金融國有企業),其中:國資委監管113家中央企業集團(法人企業3.5萬戶),其他中央部門監管的法人企業1.3萬戶;地方國 有企業9.9萬戶。

     

    2.地方國企改革:在國家層面的國企改革頂層設計出台之前,內地已有超過20個省份出台國企改革相關文件,中石化、中石油等巨型央企以及2014年國資委試點的六家央企等,都已提前進行改革試驗。

     

    3. 提高資本收益上繳比例至30%:目前國有企業給國家公共財政的貢獻較少,內地國企約100萬億的總資產、30多萬億的淨資產、每年2萬多億元人民幣的利潤,上繳給財政的國有資本收益只有1000多億元人民幣,且相當多的又返回到國有企業體系裡面。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只有10%左右,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和此次「22號文」都要求到2020年提高到30%。根據世行的研究,國外的比例大概平均在30%-50%。

     

    4. 國企改革歷程:1978年-1992年:核心是放權讓利,初步探索所有權和經營權 的分離,推動國有企業從計劃經濟下的純政府部門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企業轉變,國有企業的生產效率有所提高。

     

    1993年-2002年:核心是壯大國有企業。這一階段,國企虧損異常嚴峻。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開之後,國企改革也轉向更為根本性的所有制層面。股份制改造,國企兼併、重組、破產和出售逐漸掀起高潮。

     

    2003年-2013年:核心是做強國有企業,通過股份制改造積極推動混合所有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一大批巨無霸央企登陸資本市場。

     

    2013年至今: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已經討論通過了5份有關國企國資改革的文件,2014年兩份,一份是《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另一份是《關於合理確定並嚴格規範中央企業負責人履職待遇、業務支出的意見》;今年三份,包括《關於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中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的若干意見》,《關於加強和改進企業國有資產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意見》和《關於推動國有文化企業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指導意見》。此次「22號文」是第六個文件,亦是目前國企改革最核心的文件。

     

    5. 新加坡淡馬錫公司:1974年,新加坡決定由財政部組建一個專門負責各類國有資本運營和管理的公司,淡馬錫公司因而成立,並成為新加坡最大的國有投資控股公司。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淡馬錫已成為一個巨大的企業聯合體,控制著新加坡國民經濟的命脈。

     

    作為淡馬錫的出資者,新加坡財政部擁有人事決定權,審閱每年的財務報告, 並參與企業的重大決策,尤其是涉及國有資產併購的時候,但是並不干涉淡 錫的日常運營情況,這方面完全由職業經理人來操作。宏觀上的管與微觀上的放結合起來,確保了淡馬錫的成功運營。

     

    在企業內部治理結構方面,淡馬錫的董事會、監事會與企業經營層完全分離,而且獨立董事佔董事會的多數,以保證決策的獨立性,這種制衡性強的現代法人治理結構使所有者和經營者的角色清晰化,既避免了所有者對日常經營的不當介入,也為應對「委託一代理」問題準備了條件,在對管理人進行激勵的同時,對其行為進行約束。

     

    雖然淡馬錫在法律上是獨立的企業,但它卻是承載大量公共職能甚至國家使命的企業。淡馬錫在投資運營中不享受任何的優待或保護,無論在國際還是國內市場上,都與其他性質的企業平等競爭。而且,政府鼓勵淡馬錫保持創新和冒險意識,在市場上主動出擊,而絕不因其地位特殊而培養起對政府的依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