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香港基金

    《歷史有話說》 第三十一集:東江水來

    2020-08-05

    水是生命之源,但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香港曾經遭遇百年一遇大旱,被迫制水,最嚴重時四天才供水一次每次四小時。

    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名譽教授丁新豹說:「英國人取得香港島時我們(食水)主要靠山溪,那時人口少,慢慢發現要興建水塘,第一個是薄扶林水塘,到1860年後英國人取得九龍,但九龍沒有地方興建水塘,到1898年租借新界後香港政府幾乎第一時間在新界,即現時草山、金山一帶興建九龍水塘。」

    單靠興建水塘不能解決食水問題,加上戰後人口急增,香港政府和廣東在1960年達成協議,當時每年從深圳水庫輸入約2279萬立方米原水,兩地政府在1963年達成興建東深供水系統的共識,並由中央政府撥款,1965年初期工程完工,東深供水工程正式向香港供水。自1982年香港市民可以享受24小時無間斷供水。

    丁新豹教授說:「香港政府不斷與廣東省政府就供水量和價格,應該總共有11次協議,解決了香港由開埠以來一個很困擾的食水供應的問題。」

    目前香港約七至八成的水來自東江水,政府去年需付大約48億港元費用。

    歷史有話說 東江水來

     

    收看影片:https://bit.ly/3f7L8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