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Science & Tech Innovation

    加強孵化基地融資支持 助力港青內地創新創業

    06/19/2023 - 09:00

    文章原載《大公報》2023年6月19日
    撰文 :團結香港基金研究員 蕭逸駒、林功成

    加強孵化基地融資支持 助力港青內地創新創業.jpg


    隨着內地和香港特區政府不斷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區內城市的創新動力正在增強。作為大灣區中心城市之一,香港一直致力協助本地青年把握大灣區發展的機遇。青年發展委員會2019年推出「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資助香港的非政府機構向在灣區內地城市創業的港青提供更多創業支援及孵化服務,如落戶創業基地,及協助其解決創業初期的資本需要,每個團隊上限為60萬港元。數據顯示,計劃至今已批出約1.3億港元予16個非政府機構,成功招募217個從事資訊科技等行業的團隊,不少已落戶深圳、廣州、珠海等灣區內地城市。

    事實上,我們相信在內地創業的香港青年團隊遠不止217個。由於初創企業規模較小、缺乏資產抵押物,或仍處於研發周期而沒有收入,往往面對融資難的問題。面對種種難題,不少初創企業選擇入駐內地的孵化器,因為它們一般能提供辦公場地、一次性補助、法律和稅務諮詢等服務,是創新創業和培育初創科技企業的重要基礎設施。

    可參與投資在孵企業

    據了解,目前有一些孵化基地更進一步向初創企業提供融資方面的支持。廣東有專門為港澳創業者設立的大型孵化基地,即廣東省政府主導建設的「1+12+N」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體系,當中珠海、江門、肇慶等三個基地有向在孵企業投資。例如,「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為符合條件的企業提供單次最高500萬元人民幣、累計最高2000萬元人民幣的投資基金扶持。此外,亦有地方已設立由政府主導的創業基金,支持港澳青年在內地創新創業,其中廣州市政府設立覆蓋創業各階段的港澳青年創業基金,總規模達10億元人民幣。

    為了加強對港青在內地創新創業的融資支持,筆者認為,由於孵化器對其投資的在孵企業的日常經營情況較為了解,故可引導更具規模的資金參與對在孵企業的風險投資,包括廣東省內各地政府主導的創業基金。團結香港基金的調查結果亦顯示,約43%曾入駐內地孵化器的受訪創業港青認為入駐孵化器的最大誘因是希望可以獲得資金。由此可見,加強孵化器的融資支持將進一步幫助港青在內地創新創業。

    筆者建議,大型孵化基地可加強其橋樑的角色,積極募集社會上不同創業基金的投資,將資本和初創企業連接起來。內地和特區政府可考慮鼓勵由政府支持的大型孵化基地,如上述的廣東省「1+12+N」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體系,牽頭對在孵企業進行風險投資。相比小型孵化器,這些大型孵化基地擁有較多資源,因此較有能力為港青初創公司提供更多融資支持。大型孵化基地可嚴格篩選創業團隊,在初創企業早期以股權融資換取一定股份,並設立部分融資項目的名額予港青初創團隊,幫助港青解決在內地創業的融資難題。而擁有股權將賦予大型孵化基地更大動力以協助港青初創企業成長。這些大型孵化器不但可參與初創企業的決策過程,同時觀察公司的投資價值,以決定是否繼續注資。當創業公司發展壯大時,就能實現大型孵化基地和港青初創團隊共贏,形成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形成可持續發展模式

    當然,除了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孵化器可以助力港青創新創業外,新一屆特區政府就任以來,在創科方面的工作加速、添力,並且取得不少新進展。

    以科學園為例,過去一年,共有320家企業進駐,按年上升30%,其中兩成來自內地或海外地區。此外,有超過430家參加香港科技園公司培育計劃的初創企業畢業。科學園的科技企業在過去一年共籌募得約7.8億元資金。

    而數碼港內社群企業目前已超過1900間,初創企業的累計融資總額突破357億元,並擁有超過480個知識產權項目;六隻「獨角獸」當中,一間智慧物流的初創企業去年在港交所成功上市。

    另外,行政長官在去年施政報告中提出的100億元「產學研1+計劃」,早前已獲立法會通過撥款,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特區政府會分期向創新及科技基金注資以落實計劃,加速「從一到N」的科研成果轉化和商品化。

    整體來說,孵化器對幫助初創企業克服創業困難至關重要。若能加強內地孵化基地對初創企業的融資支持,必定吸引更多創業團隊選擇入駐。一方面,這能提高在內地的港青初創公司的生存率,另一方面能讓內地孵化器的整體生態發展得更蓬勃。筆者相信,如果初創企業和孵化器可以建立更緊密的互惠互利關係,將對整個內地的科創發展帶來莫大的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