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r Hong Kong Foundation

    《神州40年》 第十三集:廠長的責任

    08/27/2020 - 11:17

    這間位於深圳的國營拉鍊廠自1984年開業以來,四個月內便虧損港幣一百萬元,當時深圳已經劃為經濟特區,率先實行改革開放。這間廠史無前例地在全國招聘新廠長,傅所對獲選為新廠長,他的任務是要令拉鍊廠起死回生,「這個有問題了,如果很嚴重那就把他放下來」。入主這間工廠後他發現上任廠長因為不熟悉機器的性能,生產時造成了大量浪費,他又發現前廠長濫用公家資源,好像這輛原本用作運貨的車,即使以前生意不好廠長都要用。

    貸運車長(1985):「大部分是他私人用,早上接他上班,中午送他吃飯,下午送他回家。」

    新人事、新作風,傅所對首先從工廠的制度和營銷手法入手,改革開放前有句說話,「做又三十六、不做又三十六」,意思是國營工廠的工人因為工資是固定,不論做多少月都得那麼多,所以欠缺積極性。於是傅所對引入「多勞多得」制度提高工人的生產力。

    傅所對:「要適應我們當前的特區面臨嚴重競爭的局勢,沒有這樣的精神準備也會在競爭中垮台的。」

    1992年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93年建立現代企業經營管理制度,國營企業嚴重虧損的問題慢慢得到改善。

    神州40年 廠長的責任

     

    收看《神州40年》
    https://bit.ly/2Y7Sd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