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香港基金發表土地房屋政策研究報告

    2021-07-08

    提速新界城鎮化 助力香港創新天

     

    【2021年7月8日,香港】  團結香港基金(基金會)發表新一份題為《提速新界城鎮化 助力香港創新天》的土地房屋政策研究報告,提出推動新界大規模城鎮化,透過基建連接政府已規劃的新發展區及基金會額外建議的9個潛在發展區,分別形成「文化及科技走廊」、「現代物流與商業圈」、「樂活與休憩空間」三大主題區域。

    報告建議利用大灣區策略優勢,釋放新界發展潛力,鞏固香港國際樞紐地位,實現全民安居樂業的願景。

    基金會的立場是 : 香港必須以戰略眼光、全局思維,規劃香港的土地發展需求。當港人將「中環視角」提升至「區域視野」,便會發現新界並非香港這個大都會的外圍,而是加強香港競爭力的腹地紐帶,讓香港能更有策略地一方面連接世界市場、另一方面融入大灣區發展,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發揮國際樞紐的重要地位。 

    大幅提升城鎮化比率 構建「宜居新界發展藍圖」

    報告推算,未來30年香港需要至少9,000公頃土地,但按政府目前規劃,即使「明日大嶼願景」如期落實,洪水橋、古洞北/粉嶺北等新發展區進展順利,最多亦只能夠提供約5,000公頃土地。

    報告建議,政府除了可將「明日大嶼願景」填海規模從1,700公頃增加至2,200公頃,並考慮建造長洲南人工島以重置葵青貨櫃碼頭之外,亦可透過大幅加快城鎮化步伐,大規模開發新界,多管齊下建立土地儲備。

    報告指出,香港目前只有20%的陸地為規劃完善的市區,城市化程度遠遜深圳的47%和新加坡的73%。基金會認為政府需以宏觀視野全盤規劃,大幅加快香港城鎮化的步伐,發展更多規劃完善的新市鎮。

    「明日大嶼願景」有助打通新界與港島的交通命脈,釋放新界土地發展潛力,建議政府善用契機,同步構建「宜居新界發展藍圖」,產生協同效應。

    連接多個潛在發展區 打造三大主題區域

    報告一共提出9個新的潛在發展區︰包括對政府已規劃的4個新發展區進行擴充,形成洪水橋擴展區、錦田南擴展區、古洞北擴展區,以及新界北擴展區,此外,報告亦提出另外5個新的發展地點,涵蓋元朗東南、北環線走廊、古洞南及粉嶺南、錦田北、林村

    報告估算,基金會建議的9個潛在發展區可提供超過3,000公頃的土地,透過基建連接政府原本已規劃的多個新發展區,可以打造成三大主題區域(圖一)。

    (一)文化及科技走廊

    建議的「文化及科技走廊」主要位於新界北。報告指,目前政府已在落馬洲河套區、古洞北及香園圍等新發展區預留土地,興建創科園及工業邨等設施。深圳方面,亦預備在皇崗福田一帶,發展深港科創合作區。報告建議把握兩地發展機遇,引入更多科創企業和學術院校進駐;與此同時,配合中英街、龍躍頭等文化遺產保育以及藝術政策支持,將新界北塑造成一個配套完善、富有活力的創新社區。

    (二)現代物流與商業圈

    建議的「現代物流與商業圈」選址新界西北。報告指,洪水橋鄰近深圳前海,目前已被定位為新界西北的區域經濟及文娛樞紐,建議進一步擴大洪水橋的發展範圍,並開發元朗東南,將新界西北打造成現代物流與商業的區域性中心。

    (三)樂活與休憩空間

    建議的「樂活與休憩空間」主要位於新界中部。報告指,政府目前已在屯馬綫錦上路站附近,規劃了大型的房屋發展計劃,基金會建議進一步發展錦田南北及林村一帶,為未來的房屋發展計劃提供擴容空間,打造優質生活圈。

    革新政策思維 跨越「三座大山」

    過去,香港的新市鎮發展,由開始規劃到第一批住戶遷入,平均只需7年半時間。相較之下,近年的新發展區卻動輒需要17年時間。報告將原因歸納為「基建供應不足」、「持份者利益衝突」以及「程序效率低下」三大難題,並提出多項加快城鎮化的務實建議。

    (一)基建先行 釋放新界發展潛力

    報告建議加快落實各項已規劃的運輸基建,特別是「明日大嶼願景」的策略性運輸網絡,以超前規劃改善新界的對外連繫。

    道路方面,報告建議興建新的南北走廊和東西走廊,縱向紓緩現時非常擠塞的新界東北幹道,橫向貫通主要新發展區,並接駁跨境口岸(圖二)。鐵路方面,報告建議興建一條新的南北線路,連接蓮塘/香園圍口岸至明日大嶼鐵路網;並延伸北環綫,分別接駁到東面的蓮塘/香園圍口岸,及北面的皇崗口岸;同時在洪水橋站興建接駁深圳的跨境鐵路(圖三)。

    (二)善用市場力量 妥善照顧持份者利益

    為減緩棕地營運者、寮屋居民和農戶對發展計劃的抵觸,報告建議政府可為每個受影響類別人士,提供具針對性的重置及賠償方案,並透過政策支援有關人士升級轉型,鼓勵自願搬遷,達致雙贏局面。

    此外,報告亦建議政府善用市場力量,提供合適的機制與誘因,例如由政府發行「土地債券」,鼓勵業權人交還閒置土地;又或參考外國廣泛應用的「土地重整」機制,以促進公私營合作等發展模式。

    (三)拆牆鬆綁 提升行政效率

    現時大規模的土地發展計劃,均需經過冗長繁瑣的行政程序。報告建議政府積極檢討現有的諮詢、環評和法定規劃程序,精簡組織架構,以壓縮土地發展的時間。

    為避免政出多門,報告建議政府參考以往新界拓展署的方式,成立專責部門領導新發展區項目,實施成效為本的管理模式,訂立明確績效指標和問責機制,以加強監督。

    填補供應缺口 縮短發展周期

    除了建立長遠土地儲備之外,基金會認為,政府亦需正視眼前日益嚴重的房屋危機。基金會按實際數據預測,2021至2025年的公私營房屋落成量只有約18萬個,假如要填補過去八年的供應缺口,未來五年至少要額外增加12萬個單位。

    為了在短期內追回相差的12萬個單位,基金會認為,關鍵在於政府簡化繁複的行政程序,以加快落實已規劃多年的新發展區項目如古洞北/粉嶺新發展區、東涌新市鎮擴展區等,並加快土地改劃的步伐,將原訂於未來六到十年間(即2026至2030年)落成的23萬個單位,部分提前供應。

    此外,若政府採納基金會早前的建議,發展兩幅位於西貢十四鄉的「未劃分山地」,還可額外提供多2至3萬個單位,有助進一步在短中期增加房屋供應。


    《提速新界城鎮化 助力香港創新天》土地房屋政策研究報告:
    中文版:https://bit.ly/3i1wg43     
    英文版:https://bit.ly/3dTKGSg    
    重溫發布會: https://youtu.be/zuX17SytsN8?t=470 

     

    團結香港基金發表土地房屋政策研究報告
    1.    團結香港基金發表最新的土地及房屋政策研究報告,報告剖析香港過去發展土地房屋的種種問題,揭開新界的策略性發展藍圖。圖:團結香港基金總裁鄭李錦芬女士(中) 、團結香港基金高級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黃元山先生(左)、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葉文祺先生(右)。
    團結香港基金發表土地房屋政策研究報告
    2.    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黃乾亨黃英豪政治經濟學教授王于漸教授在發布會上致辭。

     

    團結香港基金發表土地房屋政策研究報告
    3.    團結香港基金總裁鄭李錦芬女士表示,香港必須將「中環視角」提升至「區域視野」,完善規劃發展新界,有利香港融入大灣區發展及連接世界市場,發揮國際樞紐的重要地位。   

     

    團結香港基金發表土地房屋政策研究報告
    4.    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葉文祺先生認為政府應進一步擴展現時發展計畫,將整個新界北打造成一個連續的發展走廊。
    團結香港基金發表土地房屋政策研究報告
    5.    座談環節邀請到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黃乾亨黃英豪政治經濟學教授王于漸教授(右三)、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功能界別)謝偉銓議員(左三)、香港工程師學會前會長梁廣灝先生(右二)、公屋聯會前主席王坤先生(左二)、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葉文祺先生(左一)一起探討香港土地發展機制中錯綜複雜的難題;團結香港基金高級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黃元山先生(右一)擔任座談主持。

     

    附件

    團結香港基金發表土地房屋政策研究報告
    圖一:團結香港基金建議三大主題發展(下載原圖)

     

    團結香港基金發表土地房屋政策研究報告
    圖二:團結香港基金建議的主要道路(下載原圖)

     

    團結香港基金發表土地房屋政策研究報告
    圖三:團結香港基金建議的鐵路項目(下載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