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

婉蜒萬里歷盡風霜 守護中原二千多年

萬里長城,是我國古代其中一項最偉大工程,更成為世界七大奇觀之一,全球人所共識。

長城位於中國北部,大眾一般認知的長城,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全長約6700公里,但考古學家指出,長城的最初建議,可追溯至公元前九世紀的西周時期,當時周室為抵禦北方游牧民族儼狁侵擾,便已開始築城防禦,至春秋戰國時期,列國均築建長城保衛國土,此時長城遍佈各處,長短不一,是今日大眾認知長城的雛型;及後秦始皇統一六國,為防匈奴南侵,將戰國時期的長城連接起來,加以擴建,「西起臨洮﹝今甘肅蘭州旁邊﹞,東止遼東,婉蜒一萬餘里」,史稱「萬里長城」。秦後,歷代均有修建長城,尤以明代工程規模最大,全盛時間沿線有百萬兵力駐守。今日我們所見的長城,多為明代所建。

長城磚石築牆 可繞地球一圈

統稱為「萬里長城」修築工程早至春秋戰國,晚至明清時期,歷經二千多年,若將歷代築建長城加起來,總長度超過五萬公里。假如將長城磚石築成一道一米厚、五米高城牆,足可以環繞地球一周有餘。1987年12月,「萬里長城」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長城

建築結構嚴謹 軍事分工明確

長城防禦工事完整,由城牆、敵樓、關城、墩堡、營城、衛所、烽火台等多種防禦工事組成,架構嚴謹,層層節制。以明代為例,長城沿線分設遼東、薊、大同、山西、寧夏、甘肅等九個軍事管轄區,東起鴨綠江,西止嘉峪關,全長七千多公里,稱作「九邊重鎮」。

長城城牆是整個防禦工事主體,建於平原險要之處,就建得高大堅固;若建於崇山峻嶺間,則較為低矮狹窄,以省人力費用;若遇最為陡峻之處,無法修築,則採取「山險牆」和「劈頭牆」方法,即順應懸崖峭壁,稍為將崖壁劈削就成為長城。

事實是包括長城在內的不少古代著名工程,興建時如何解決所面對的困難至今仍未我出百分百一確定的答案,工程的浩大及精密,值得我們學習。

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