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研船 ‧ 乳缽 ‧ 熏爐 ‧ 甗

鐵研船 ‧ 乳缽 ‧ 熏爐 ‧ 甗

鐵研船乳缽都是用作將草藥等藥物磨碎,方便入藥。

「鐵研船」又稱藥碾子,據說在東漢末年華佗時代創製,為中醫傳統使用工具之一,由鐵製碾槽和像車輪碾盤組成。使用時用雙腳蹬住,來回研磨。不少藥材如酸棗仁、白豆蔻等,都是在來回壓碾研磨的過程中變碎、脫殼,讓人體更易吸收當中藥效。

相傳東漢末年,一名鐵匠肩膀疼痛,向華佗求醫。華佗將其治好,見鐵匠家貧,分文不取。鐵匠為表謝意,觀察華佗工作,見其勞累於磨碎藥材,遂發明「鐵研船」,助其磨藥,以報治癒肩痛之恩。

「鐵研船」是基礎的製藥工具之一,歷史悠久,用於中醫碾藥,中藥舖製藥的「鐵研船」,學名為「惠夷槽」:惠是贈,含救命報恩之意;「夷」是平安,表示把你的病患治好,化險為夷;「槽」則是指碾藥之器。

鐵研船用法是用雙腳蹬轉輪,利用轉輪與船體來回摩擦的研磨力將藥物粉碎的工具,它較乳缽有更強的研磨力。鐵研船內相對粗糙,有利於更快將藥物磨碎。

鐵研船
鐵研船

乳缽

乳缽是加工研磨礦物藥才的重要工具,目前傳世「乳缽」以清代、民國為主,多是出自各地老字號中藥店堂。

創科博覽2018展出的為「青花乳缽」,敝口,圈足,飾以卷草紋,有多年使用痕跡,此物既可研磨藥物,亦可研磨其它較鬆脆物品。

熏爐

是古代常用的衛生器具,亦稱為香爐。古人用以潔室、清潔衣被,有除濕、殺蟲、避穢的功效。

室內熏香的習俗,最早在戰國時代出現。但當時所焚之香,多為草本植物,熏香時,將香草置於香爐中直接點燃,香味不濃且煙氣較大。西漢明,中外交通和貿易往來更頻繁,東南亞和西亞一帶香料開始輸入,如龍腦香、蘇合香等。將這些樹脂類香料製成香球或香餅,熏香時,在其下點燃炭火,以炭火的高溫加熱香料,香氣馥郁,且煙火氣不大,熏香的習俗由此更加廣為流行。

甗是中國先秦時期的蒸食用具,可分為兩部分,下半部是鬲,用於煮水,上半部是甑,兩者之間有鏤空的位置用來方食物,可通蒸氣。

乳缽
乳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