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醫療及老齡化

    訂立隔離設施優先使用次序

    2022-03-01

    文章原載《大公報》2022年3月1日
    撰文:立法會議員、團結香港基金高級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 黄元山

    訂立隔離設施優先使用次序


    面對嚴峻疫情衝擊,香港隔離設施供不應求,現時每日新增數萬個確診個案,已經超出設施的負荷,更遑論本月進行全民強制檢測後,確診個案勢必大量增加。我們要堅持「動態清零」,挽救生命;因此,社會樂見特區政府在中央的協助下加快興建隔離設施,但畢竟興建需時,政府需要同時制訂全盤計劃抗擊疫情,隔離設施應該同樣優先考慮需要社福的需要、利用社區資源做好隔離安排、利用疫苗保障市民健康、利用防疫抗疫基金保障市民生計,真正做到急市民所急。

    在第五波疫情之下,多間老人、殘疾人士院舍及特殊學校爆發大規模感染,但由於現時隔離設施不足,被安排原址隔離。當中有特殊學校職員表示,疫情爆發至今未有政府部門提供協助,一方面擔心自己染疫,另一方面亦未知能否為學生提供適切的照顧。同時亦有外傭染疫後隨即被解僱,一度要流落街頭。弱勢社群一旦感染新冠病毒,他們面對生活上翻天覆地的變化,所需要的不僅限於醫療上的支援,更需要政府跨部門的協調,提供全面的社會支援。

    有見及此,特區政府就有限的隔離設施制訂優先使用次序時,必須同時考慮市民的醫療需要及社會需要,例如生活環境、家庭經濟狀況、對社會服務的依賴程度等等。政府應該優先將確診者送到隔離設施,而緊密接觸者則可以先採取居家隔離,以截斷傳播鏈。而在確診者當中,政府應該優先安排有較大需要的市民使用隔離設施,例如入住院舍的長者及殘疾人士,以及居住環境欠佳的市民、外傭、無家者。參考內地的隔離安排,針對有需要的市民,特區政府亦應考慮安排跨專業團隊和義工,為確診者及其家屬提供全面照顧,包括醫療服務、情感以及膳食支援。

    此外,政府應該善用遠程醫療的服務潛力照顧市民的醫療需要。遠程醫療並不限於診症,配藥、送藥及監察病情等亦是服務範圍之內,既可以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又可以適時提供醫療建議,是有效應對疫情的方法。

    提供遠程醫療服務

    現時社會上不同的服務機構都因應疫情的發展提供遠程醫療服務,包括逾300名中醫提供遙距診療、香港藥學服務基金提供「送藥到戶」的服務、社聯的「樂齡科技平台」提供遙距診症設備(如遙距聽取心肺功能儀器),照顧接受隔離的市民、有確診個案的安老院舍及殘疾人士院舍、依賴公立醫院服務並在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有病歷紀錄的長期病患者等等。

    因此,政府應考慮協調不同機構的服務,為預約指定診所服務的新冠病毒輕症確診者安排遙距診症及送藥服務,亦應考慮以醫療券方式鼓勵私家醫生提供遠程醫療服務。長遠而言,政府可以藉此機會分流病人至社區環境接受醫療服務,減低市民對公立醫院的依賴,以輔助形式建設一個有利基層醫療發展的環境。

    在疫苗接種方面,政府應該認真考慮針對老年人口推行強制疫苗接種計劃。香港目前最大的憂慮是長者疫苗接種率偏低。長者接種疫苗不單止能夠有效降低死亡率,更重要的是,目前香港的醫院已經難以再接納更多的患者,若疫情於長者群體中進一步惡化,只會引發更大的公共衞生危機,故此針對長者的疫苗強制接種計劃是相當具有迫切性的措施。

    除了加快接種疫苗,縮短第二針和第三針之間須相隔的時間對於長者而言亦是相當關鍵的防護措施。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轄下聯合科學委員會建議政府更改成年人第二針至第三針新冠疫苗之間間距,由6個月縮短為3個月。由於疫苗對預防重症的保護力會隨間距時間而遞減,有長者於4至5個月前完成接種兩劑疫苗,但最近亦感染新冠病毒,更錄得死亡個案。為防止同類型悲劇再度發生,政府應參考專家意見,盡快落實有關縮短疫苗接種的間隔時間,確保疫苗的保護力能夠足夠覆蓋長者。

    多管齊下加強疫苗保護

    此外,政府更可擴展現時與私營醫院的協作計劃,便利更多市民接種疫苗,尤其是弱勢社群。自疫情開始,為紓緩公營醫院的壓力,醫管局推出了多個公私營協作計劃項目,將一些較穩定的專科病人分流至私家醫院。同時,考慮到接種疫苗對控制疫情至關重要,政府亦應多管齊下提供誘因鼓勵市民盡早接種,例如把第二部分的消費券與「疫苗通行證」掛鈎,可以考慮為新接種第一劑疫苗的市民提供額外的現金鼓勵。

    除了市民生活大受影響外,第五波疫情亦為各行各業帶來沉重打擊。特區政府第六輪防疫抗疫基金的措施因應1月疫情的發展而擬訂,當時的疫情、社交距離措施,以至行業及市民受影響的程度在短短一個月間都已經相差甚遠。因此,政府應該推出第七輪防疫抗疫基金措施,幫助掙扎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商戶及市民,同時亦可以利用基金提供財政誘因鼓勵長者接種疫苗,配合政府加強疫苗保護的方針。

    2020年特區政府實施當時最為嚴格的社交距離措施,並推出第二輪1375億元防疫抗疫基金措施,佔2020-21年度本地生產總值(GDP)接近5%。環顧全球,不少政府財政的支援佔GDP的比例更大;但上星期財政預算案中特區政府只撥出670億元作防疫用途,連同一月向防疫抗疫基金注資270億元,仍不足1000億元,與2020年規模有一定差距,故政府推出新抗疫計劃時,可以參考以往和其他經濟體的水平,讓政府抗疫的經濟支援和社交距離措施有更合適的匹配。

    現在無疑是香港抗疫以來最為艱巨的時刻,要戰勝疫情,政府、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的互相配合缺一不可。相信上述建議有助香港迎難而上,同心協力克服這個前所未見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