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醫療及老齡化

    優化考核 吸引醫生回流 紓緩人手短缺

    2021-06-05

    文章原載《大公報》2021年6月5日
    撰文:團結香港基金醫療及社會發展研究主管 田詩蓓, 助理研究員 馬清雯

    優化考核 吸引醫生回流 紓緩人手短缺


    早前有位醫生在報章撰文,引述同事的女兒在倫敦的醫學院畢業後,在面臨移民新加坡或回流香港的抉擇時,最終選擇了到沒有執業資格試的新加坡執業。醫生短缺問題日益嚴峻的香港,為何對非本地培訓醫生失去了吸引力?

    其實香港目前亦有免試的註冊途徑,但選擇此途徑的醫生只能獲得有限度註冊。政府近日提出《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使滿足指定條件(包括是香港永久性居民、在認可醫學院畢業、取得專科醫生資格後在公營體系內服務至少五年等)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可豁免本地執業試,經「特別註冊」途徑成為正式註冊醫生。但不少人無法滿足條件,如沒有實習經驗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卻不能受惠。在招攬非本地培訓醫生的制度上,我們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現行制度下,如要在香港獲得正式註冊,所有非本地培訓醫生須通過執業試,資深的專科醫生都不例外。有別於英國、澳洲等地,香港的正式註冊制度沒有承認其他國家的考核或為有經驗醫生豁免考試的機制。

    就算願意參加執業試的醫生也面臨重重阻礙。團結香港基金近日就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以緩解香港醫生人手短缺問題發表了新一份研究報告。研究團隊與在本港行醫的非本地培訓醫生進行深度訪談,根據一位醫生的分享,香港的「執考機構沒有告訴考生應該用什麼材料溫習。」考試有扣分制、評分制度不透明,內容亦包括臨床前期曾學習的內容及多個專科的知識,超出了專科醫生的執業範圍。已畢業逾十年的醫生表示,「要我重新把所有內容再讀一遍很困難。」基金會呼籲負責醫生註冊的部門增加備考支援、取消扣分制、並為已具資歷的醫生提供其他考核模式。

    此外,有別於其他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的經濟體,香港要求非本地培訓醫生必須已完成全職實習才能符合考試資格,但香港現時卻沒有為他們提供實習機會。未能完成實習的畢業生既不符合執業試的要求,也不符合有限度註冊的資格,所以此實習條件成為了一個主要絆腳石。受訪者稱,「大部分醫生都希望在職業生涯開始時,在外地建立事業之前回港。」香港的制度等如對事業發展初期的醫生關了一扇門。因此,基金會亦建議監管醫生註冊的相關部門取消執業試前的實習條件。

    要解決香港醫生短缺的危機,負責在香港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的機構持份者,必須參考在相關政策上較為進取。其中,當局須保證對執業試內容及評核標準作出適時檢討。雖然一個自給自足的醫療系統是理想目標,但現實是當前只靠本地培訓醫生供應無法在2030年填補1610名醫生缺口。我們不僅要對飽受輪候之苦的患者負責,也有責任將來讓非本地培訓醫生更容易地選擇香港作為他們執業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