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藝術創新

    從國際城市到國際級博物館

    2017-03-31

    撰文: 楊寶蓮 團結香港基金政策研究院研究員

    118
    位於尖沙咀的香港藝術館

    剛剛在香港舉行過的巴塞爾藝術展,可謂國際藝術市場一年一度的盛事。香港近年來吸引了世界各國的畫廊進駐,並成為多個畫展的立據點,當之無愧贏得了「亞洲藝術樞紐」的美譽。

    然而,上述這蓬勃的藝術市場卻與香港缺乏活力和認知度的公營博物館形成強烈的對比。康文署轄下的博物館不論在訪客人數、會員數量、網絡知名度及旅遊景點排名等方面尚有進步空間。我們認為,康文署的博物館不宜怠慢,需盡快優化其管治模式,從公辦公營轉向「政府資助,自主運營」的模式,釋放自身魅力,增強香港長遠的競爭力。

    事實上,香港就最理想、最具競爭力的博物館管治模式,有過不少討論;2003年至2007年期間,就有過四份不同機構的報告,都不約而同地提倡由法定的博物館委員會〈Museums Board〉接管康文署的博物館。而筆者所屬的團結香港基金的藝術創新研究團隊,也於去年11月28日發表了有關香港博物館的研究報告,建議政府改革康文署轄下的博物館,與之前四份報告不謀而合。「政府資助,自主運營」的管治模式除了有助博物館更融入廣大社群,讓博物館的經費來源更多元化,也可以改善現時博物館的人力資源管理。

    我們在差不多十年後重提博物館的改革,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政府正在花15億擴建及修繕各個康文署的博物館;我們認為,政府在投資博物館硬件的同時,必須改善其軟件,才可以有相得益彰之效。同樣重要的是,博物館的改革從世界各個城市積極提升其競爭力的角度來看,也別具意義。

    119
    倫敦泰特現代藝術館 (Tate Modern)

    根據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爾(Joseph Nye),一個國家的競爭力並不局限於經濟與軍事等方面,其文化也是有效的軟實力指標。博物館是城市生活中文化和創意的核心。博物館對大眾開放、為大眾服務,是文化最重要的守護者。同時,博物館是旅遊和文化交流的關鍵元素,代表着城市的面貌。活力充沛的博物館,對世界級城市而言,實在是不可或缺。雖然香港在藝術市場方面享有一定的優勢,上海、新加坡、首爾、東京等鄰近城市,也正投放大量資源,朝著成為亞洲文化之都的方向邁進。我們的研究更顯示,位於倫敦、墨爾本、巴黎、馬德里、阿姆斯特丹、東京、新加坡各城市的世界著名的博物館,紛紛透過立法和改革,轉向「政府資助,自主運營」的模式。而香港西九龍文化區的M+博物館,也採取這樣的管治模式。

    我們在發表這份研究報告的時候再三強調,現時康文署的博物館由優質的專業人才管理,坐擁不少重要館藏,也舉辦過不少出色的展覽以及外展教育活動。然而,我們覺得,我們不應該安於現狀;我們的博物館在政府資助的前提下,應該有更高的自主性,在增強社會聯繫,引入企業及私人贊助,以及人力資源管理方面,都可以做得更好。透過改革管治模式,我們的博物館,定可以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