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科技創新

    財爺撥款撑科研 灣區協同上下游

    2019-02-28

    文章原載《香港經濟日報》2019年2月28日
    撰文: 水志偉 團結香港基金助理研究總監、關之悅 團結香港基金研究員、周嘉寶 團結香港基金助理研究員

    shutterstock_142256647.jpg

    最近兩星期內發生了兩件緊扣香港前途的大事,第一就是財爺剛剛發表了2019-20年度《財政預算案》,另一個就是備受關注的《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正式出台,兩份文件都重點圍繞發展創新科技。

    撥款逾千億 加強上游優勢

    預算案提到,香港正處於推動創科發展的絕佳環境,大灣區亦帶來難能可貴的機會。香港要發展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提升競爭力,就需如綱要所言,積極與大灣區各城市功能互補、錯位發展,共建協同創新平台。

    政府最新公布的預算案強調,將為推動香港創科發展,改善創科生態不遺餘力。對財爺提出的創科措施,我們有幾方面的想法。首先,團結香港基金的《香港創新科技業概況研究報告》曾提出要將科技研發的餅做大,就需要大量的研究基金以培育一個健全的科技創新環境。我們樂見政府今次推出的研究資助政策,與我們的思路方向一致。由於去年政府已預留500億支援創科發展,所以今年政府對創科的撥款不夠過往多,是可以理解的。其次,雖然政府至今為創科的投資已超過1,000億元,但仍需要推出更多的實際可行政策以配合資源撥款。譬如,去年政府已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計劃」,但這遠不足夠,不少持份者也認為尚有改善空間,所以政府務必加快其他吸引科技人才政策的推出和落實。

    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建產業鏈

    另外,預算案提出研發是創科的根本,而香港在科研範疇擁有獨特優勢,將推出多項措施推動研發。其中,政府在科學園斥資一百億元建立的兩個創新平台,即專注醫療科技的「Health@InnoHK」,以及專注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科技的「AIR@InnoHK」,引進海內外頂尖科研機構、企業以及科技院校如哈佛大學等,與本港同業共同從事科創研發。可見香港除了發揮自身的研發優勢外,還能成為大灣區引進海外著名研發機構的關鍵第一站。再者,為加大對大學科研的投資,財爺表示會預留160億元專款,供大學添置必需的科研設備如實驗室,讓大學生及科研人員可在最佳環境下進行教學及研究。政府對創科研發加大投資,無疑能支持香港的上游優勢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事實上,綱要亦有提出粵港澳企業、高校、科研機構需要共建高水平的協同平台,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產業鏈上下游深度合作。正如預算案所言,香港擁有雄厚科研實力、世界級大學、國際化及市場化優勢、健全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等,可擔當區內創科先鋒的角色。具體而言,香港創新科技最大的長處就是優秀的大學研究。在最新的2019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香港在世界前50名頂尖高等學府中佔據三個席位,僅次於倫敦。當中在電腦科學和化學工程等STEM學科領域香港也一直名列前茅。

    雖然香港擁有一流的基礎科研能力,可提供上游研究成果,但是獨木不成林,單靠出色的上游研究能力,無法商品化,科技成果也難以落地。而預算案中也推出多項措施,以支持香港發展中下游領域,推動再工業化。但限於香港的創科生態未夠完善,要實現再工業化也需要利用到大灣區的龐大市場和充足資金。臨近的大灣區內地城市,其實正具備香港所需。大灣區內地城市如東莞、佛山、中山製造業發達,深圳、廣州的科技龍頭企業比比皆是,可負責原型生產製作並實現商品化和量產。香港的產品設計、專利保障優勢與內地龐大市場、資金、人才的有機結合,便能構建完整的產業鏈。而且整個廣東省內沒有一間大學能躋身QS世界大學排名前200名,粵港兩地正好互補不足,共同合作發揮協同效應,互惠雙贏。

    各城市互補 是合作非競爭

    要實現預算案所言的促進大灣區技術合作、產業互動和科技成果產品化,各城市之間就需要形成合作而非競爭的關係。但是大灣區內地城市之間又會否同質發展,產生激烈競爭,從而造成不必要的社會成本呢?

    事實上,每個城市的產業優勢領域都有所不同(見表)。譬如,深圳以電子信息製造業為主,其中,代表企業華為是全球領先的無綫通信設備製造商。而廣州則主要以推動生物醫藥發展為主,目前廣州開發區已落戶生物醫藥企業超過1,000家。雖然深圳也在生物醫學方面發展領先,但與廣州不同,其主要是發展基因測序技術,湧現出華大基因等龍頭企業,擁有國家唯一的基因庫。

    HKET_20190228.jpg

    而香港在發展上游基礎研究則能面面俱到,照顧不同的行業。舉例而言,在生物醫藥方面,香港大學與廣州的廣藥大於2018年成立「廣藥大—港大創新平台」,發揮香港在生物醫學領域的上游優勢,並藉助廣藥大與近200間企業、組織和高等院校成員的緊密聯繫,聯手實現科研成果落地和量產。又如在通訊技術領域,香港科技大學、理工大學分別與深圳的華為成立聯合實驗室,研究領域包括5G技術等。可見,在不同細分領域的產業互補,有助大灣區各城市形成合作而非競爭關係,推進各領域合作。當然,除了繼續發揮和強化香港的上游優勢,香港亦可藉助發展大灣區創科的東風,完善香港的生態系統,由上游的基礎研究帶動中下游的應用研究。

    政府除了需加快創科相關政策的落實,以配合資源撥款,更重要是需適時分階段對近年的創科相關措施作出政策影響評估,以跟進改善,確保相關撥款發揮最大效益。若政府能在創科政策配套上加快腳步,相信香港能夠在新一輪產業升級中突圍,把握寶貴的歷史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