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科技創新

    空間數據大作為 藉民間打造智慧城市

    2016-03-10

    撰文:水志偉(團結香港基金高級研究員)、袁子雅(團結香港基金研究助理) 

    隨創科局成立,政府積極地展示其推動創新科技的雄心壯志,繼一月《施政報告》提出合共四十七億的創新科技政策,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亦有新猷,包括用科技券資助中小企採購資訊科技服務及產品、發展機械人從產品開發到商品化的價值鏈等。談《財政預算案》,「泵多少水」素來是焦點,本文則想反其道而行,不談錢,集中談其中一項較易為市民所忽略、但對創新科技具深遠意義的措施──空間數據。 

    pic1.jpg
    空間數據是與地理位置有關的資料,反映該地理位置的人口、經濟、天然資源及環境等特徵。要有效地使用及存取空間數
    據,香港須建設一個SDI。政府如今開展研究連結和整合香港的空間數據,雖落後美國、歐盟和新加坡等地,但總算踏出了
    第一步。

    總算踏出第一步

    針對香港發展智慧城市的構想,《財政預算案》提出「完善現有的地理資訊系統,研究連結和整合香港的空間數據」。甚麼是空間數據?空間數據又稱空間資料,就是與地理位置有關的資料,反映該地理位置的某些特徵,例如人口、經濟、天然資源及環境等情況。《預算案》指出政府計畫在供水管網和部分主要幹道分別安裝感應器和交通探測器,那些經過儀器偵測而得出的水管狀況和實時交通資訊,就是空間數據的例子。

    收集空間數據作營運及決策之用,在各政府部門不是新鮮事。相信不少人用過Google Map街景功能,其實路政署也有類似技術,其「移動實景測圖」(Mobile Mapping System) 可拍攝公路影片並用於政府設施管理,比Google Map更先進的是,該系統支援在定格的街景圖上即時量度實際距離、面積等;土木工程處更早於九十年代初使用地理信息系統進行各區山泥傾瀉的風險管理。可惜大部分政府的空間數據一直未向公眾開放,網頁Data.gov.hk現有不少數據如公廁位置都是非實時性,很久才更新一次,部分數據的發放格式亦未數碼化,若想使用以EXCEL、PDF格式發放的資料,程式編寫人員須先以人手把它們轉成電腦可讀格式。

    空間數據是素材,但要有效地使用及存取,需要一系列科技、政策及體制的配合,亦即「空間資料基礎建設」(Spatial Data Infrastructure,簡稱SDI)。團結香港基金去年底發表的創新科技報告,其中一項有關智慧城市的重點建議,正是成立一個香港SDI。事實上,世界各地不少國家或地區包括美國、歐盟和新加坡已先後於○三、○七和○八建設SDI,政府如今開展研究連結和整合香港的空間數據,雖慢人幾拍,但總算踏出了第一步。

    喚醒港人創意細胞

    成立SDI後,來自不同部門的空間數據的更新、存取更有系統,通過中央平台供大眾免費使用,配合「應用編程介面」(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的發放介面支援編程人員直接獲取實時數據,個人和企業可更容易地開發應用程式滿足不同需要,促進更多潛藏商機或造福日常生活的科技服務和產品面世。就如早前土瓜灣爆水管導致水浸及交通癱瘓,很多人狼狽不堪,日後政府開放這些空間數據,配合應用程式,便可實時更新各區情況,免卻市民和車輛在意外後「莽闖」該區,涉水而過的不便。

    pic2.jpg
    爆水管導致水浸及交通癱瘓偶有發生,日後政府開放這方面的空間數據,配合應用程式,便可實時更新各區情況,免卻市民
    和車輛在意外後「莽闖」該區,涉水而過的不便。

    空間數據除與環境有關,亦可反映不同的社會、經濟狀況,所以有極大的發展空間,製造更多社會價值。上年台北市政府開放犯罪案件地點資料後,隨即有人製作網頁地圖讓市民和遊客查閱所住地區的罪案率,提升財產和人身安全意識,便是一例。空間數據亦有助學者們研究不同環境、社會、經濟因素之間的關係,例如空氣質素會否影響肥瘦?貧窮人口比率會否影響當區的罪案率?一一年,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開展一個叫Let’s Move的運動,當中美國農業部經濟研究局製作名為Food Environment Atlas的網頁地圖工具,工具結合多種統計數字,包括人口、人口的社經狀況、食品價格、家庭距離快餐店的距離等,讓用家繪製地圖反映美國各州的「食物環境」,了解不同因素如何影響市民的飲食質素,有利政府、機構,甚或有心的市民就解決相關問題作決策和行動。空間數據正正為香港所缺,使本港科技應用一直落後於人。

    創意在民間,開放空間數據將喚醒香港市民的創意細胞,促進「科創生態鏈」下游的創新創業活動。期望相關政府部門能加快開放空間數據的工作進度,早日讓香港成為名副其實的智慧城市!

    原文刊於《星島日報》2016年3月10日,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