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土地

    從三跑工程總結填海成效

    2021-09-30

    文章原載《信報》2021年9月30日
    撰文: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 葉文祺、研究員 許雅婷

    從三跑工程總結填海成效


    香港國際機場近日完成第三跑道的鋪設工程,這個涉及填海650公頃的大型工程在短短5年內完成,證明了填海作為造地選項效率高、可控性高。三跑道系統不僅奠定香港邁向國際航空樞紐的重要基礎,亦為明日大嶼注入一支強心針,提升各界對中部水域人工島的信心。回顧第三跑道的填海工程,當中有什麼關鍵成果值得我們參考?

    三跑道系統工程涵蓋多個項目,包括填海拓地650公頃(面積相等於2.6個長洲)、建造第三跑道、改建現有的北跑道、增建三跑道客運大樓等。機管局於2016年8月展開建造工程,歷時5年,填海工程已經大致完成。長達3.8公里的第三跑道亦在9月完成鋪設,預計可在2022年下半年投入服務,而整個三跑系統將會在2024年竣工。在三跑道運作下,到2030年,香港國際機場的客運量預期會增加至逾1億人次,貨運量增至近900萬公噸,每年可處理的飛機起降量超過60萬架次,有助香港保持航空樞紐優勢。另外,三跑道系統所帶來的直接、間接及連帶經濟貢獻,相等於本地生產總值5%。

    新技術減生態水質影響

    當初在諮詢階段,公眾相當關注填海工程相關的環境影響,因此三跑填海工程採取了嶄新的施工方法,致力達到建設與環保的需要,「一次過滿足兩個願望」。三跑填海工程是香港第一次在海事工程上運用「深層水泥拌合法(Deep Cement Mixing)」,即以非浚挖式、無需移除海床淤泥的方法來填海造地。相對傳統填海方式,由於深層水泥拌合法無需清除及運走海泥,能夠減少產生水中懸浮粒子,降低對附近生態環境及水質的影響。因為施工過程無需進行傾倒淤泥的運輸,亦能減少海上運輸的碳排放。再者,新技術的淤泥沉降時間較傳統挖沙填海大幅縮短,能夠在短短數年間提供大片可發展用地。

    填海造地效率更勝收地

    有見新技術減輕生態污染兼且省時,深層水泥拌合法亦在東涌新市鎮擴建填海工程大派用場。東涌新市鎮擴建的規劃在2011年展開,隨後於2017年開始填海工程。填海工程運用非浚挖式填海方式,減少傾倒440萬立方米的淤泥,也省卻運載淤泥的17600船次。施工所需的時間只不過兩年半,第一幅興建公營房屋的用地已於去年交付予房委會,首批公營房屋住戶可於2024年入住,從規劃到入伙歷時約13年。

    善用本地填料 節省施工時間

    相對其他更早在新界展開的新發展區計劃,東涌填海明顯展現「後來居上」的優勢。政府早於2007年開始規劃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但過程中涉及收地,需要與受影響的居民商討賠償重置方案,再執行清理土地的工作,項目要到2019年才動工。首批公營房屋的住戶預計在2026年入伙,較東涌新市鎮遲兩年。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由規劃直至入伙總共需時19年,比東涌填海的需時慢六年。顯而易見,填海造地省去遷移現有佔用人的煩惱,或者談判所需的時間,工程效率自然比收地發展更高。

    填料供應亦是公眾相當關注的一環。原本三跑工程在2019年曾經因填料短缺,令鋪設工序滯後四個多月。機管局其後增加填料供應的源頭,除了從廣西引進海沙供應、也從廣東及福建增加機製沙的產量,並採取來自香港公眾建築廢料的合適填料。同時,機管局亦在污泥坑範圍以外多使用深層水泥拌合法,來節省時間及填料需求。這些措施讓三跑工程得以「追落後」,維持原定的啟用目標時間。

    明日大嶼中部水域人工島的填海規模雖然比三跑工程大得多,但只要政府精準管理好工程時間,善用香港每日產生的建築填料,就可以妥善處理填料供應的問題。

    在香港,每年產生的惰性建築廢料達至1500萬公噸以上,目前大部分填料運送到台山處置。台山市單單是運用這些填料填海,就已經增加了逾600公頃的土地。發展局曾經預計,交椅洲人工島的填海工程,大約一半可以用上本地的惰性建築廢料,還能夠大幅降低填海成本。

    第三條跑道鋪設工程竣工,為香港國際機場及航空業的發展打開新一章。未來香港善用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繼續秉承優越的服務水平,加上國家支持,將會成為面向環球的國際航空樞紐。同時,三跑系統工程成功運用新填海技術滿足建設與保育的需要,為未來的填海工程起良好的示範作用。政府不妨加以推廣三跑工程及東涌新市鎮填海的成功個案,讓社會實際認識填海拓地的眾多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