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及老齡化

    以「病人為本」策略應付醫療重擔

    2019-12-27

    文章原載《信報》2019年12月27日
    撰文:健誼糖尿康復會

    shutterstock_1567159777content.jpg


    香港生活節奏疾如風,冗長的工時、龐大的工作壓力,令普羅大眾患上慢性疾病的機會大大提升。糖尿病是本港常見的慢性病之一, 在你我身邊的每10個人就有一個人患有糖尿病。

    儘管社會近年有興起健康飲食之風,不少餐廳食肆亦為爭取「有營商標」,減少使用油、鹽及糖,但患糖尿病人數卻有增無減,更有年輕化趨勢。國際糖尿病聯盟預計,香港2030年的糖尿病人數將激增至92萬人(佔人口13%)。香港中文大學研究亦曾分析香港一萬多個糖尿病個案,發現兩成糖尿病患者屬於早發性糖尿病,平均發病年齡僅30歲。

    可以預見,未來本港醫療系統須照顧數量龐大的糖尿病患者,但是本港醫療系統無論醫生及護士都嚴重不足。政府着實有必要增撥資源作好長遠規劃,改善本港醫療服務,真正做到「病人為本」。

    培訓護理人才

    隨着更多公私營醫院相繼落成及人口老化,護士人手不足且流失率十分高,反映政府在人才培訓政策有極大改善空間。根據2017年政府公布的《醫療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報告》,至2030年的推算期內,預計普通科護士人手還欠1669人(3.3%)才能滿足需求。20年前,當醫護人手較充裕時,他們有時間可與病人一起參與各項活動及耐心聆聽我們的心聲,醫患關係其實比較融洽;如今護士人手減少,且行政增加,病人眼見他們疲於奔命,也不忍心向他們要求太多。歸根究柢,高流失率緣於政府在培訓護士的政策舉棋不定,錯估需求。

    為了護士有學位認證,醫管局曾於1999年關閉轄下護士學校,改以3間大學培訓護士,但沒有增加大學護理學學額,當年令新入行人數下降。在2002至2003年間,更推出自願離職計劃,導致人手嚴重流失。

    可是,2008年醫管局重開護士學校,加上本地大學培訓護士,香港的護士人手仍然不足。我們認為前線臨床培訓的模式比大學高等教育的課程更能增加護士的量與質。

    在3年的護士學校訓練中,學生從第一天就開始照顧病人,甚至處理各種極端醫務難題,很快就駕輕就熟。此外,能夠承受嚴格的訓練,大多數畢業生為堅韌和務實的人,傾向於把護理的專業作為他們的終身職業。

    引入海外醫生

    相反,學位課程的護士除實習的一年,大多以對着假人訓練,經驗與心理質素尚淺。不少學位護士更因工作壓力大,放棄護士工作,手執大學學位另覓出路。正如團結香港基金發表的報告指出,應用教育重視行業實用性,能有效避免人才供求錯配,而學生比起傳統學術型畢業生具獨特的就業優勢。我們認為護士培訓應以應用教育作為主流,政府須增加護士學校資源,培訓更多護理人才。

    護士以外,醫生人手也不足。依新加坡標準,香港缺乏3376名醫生,對服務質素影響很大。作為經常覆診的長期病患者,我們每次覆診都由不同醫生診症,有時更會接收南轅北轍的治療及意見,讓我們無所適從。同時,醫生每次須重新認識病人也費時失事,導致未能掌握病人的病情,在處方藥物劑量時可能出現偏差。我們建議醫管局應確立醫生與病人的匹配機制,盡可能讓醫生可以長期照顧若干比例的病人,熟習病人的病歷,對病人的病況可一針見血。

    或許在醫生不足的情況下,醫管局未能做到上述建議,因此我認為香港須引入更多海外醫生,彌補人手不足的問題。醫委會固然要增加現行考試的透明度,提供更多的試題及教材讓海外醫生參考,使海外醫生來港應考有所依循,不致應考無從入手。除此以外,我們建議政府、醫委會與專業團體商討訂立認證機制,讓具資歷的海外醫生可以免試於香港執業,但須先在公營醫院工作5年。

    支援病人組織

    均衡飲食的概念,小學生也耳熟能詳,卻知易行難。在香港的糖尿病患者中,有九成半患者為二型糖尿病,即患上糖尿病的成因是主要與不良飲食習慣、肥胖及缺乏運動。要改變一個人的習慣,非一時三刻或三言兩語能成功。然而,同病相憐的人走在一起時,透過分享第一身經歷及群體活動,往往能夠成功令病人改變生活習慣。

    健誼糖尿康復會在過往25年,一直擔當病友間的橋樑,更舉辦不同的活動如做運動、行山及資訊講座等,提供一個病人互助的平台。在過程中,我見證着一個又一個的同路人,不論是獨居老人、精神健康欠佳或是沒有定時做運動習慣的病友,都在我們的支持與鼓勵下,走出疾病的陰霾,養成良好且健康的生活習慣。這種無形的治療,不僅有助病友的心身靈健康,更有助減少公營醫療的負擔,絕對需要政府的支持。

    可是,病人組織在資金籌募應付營運開支上卻面對重重挑戰。我們理解醫管局要確保公帑用得其所及醫院不受其他商業機構影響,但過分重視所謂公平,令病人組織遇上不必要的阻礙。本會認為,醫管局須重視病人組織的重要作用,並提供資源上的支援,讓同路人發揮守望相助的最大力量,減輕醫護人員工作壓力。

    縱使醫管局多番強調「以人為先」、 「病人為本」的核心價值,但是在實踐上卻出現不少落差。羅馬不是一天建成,在有限的資源下,建立一個完善的醫療系統更需政府、醫管局及專業團體同心協力。糖尿病病友組織一直致力舉辦活動,教導公眾不再「慌」糖,我們期望政府認真檢視現有致策流弊,為病人創造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