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創新

    提升私隱保障 加速香港發展聰明城市

    2015-11-18

    撰文:賴嘉年

    香港政府2014-15年財政預算案中,列舉了一系列具體措施,支援香港的智慧型發展,而2015年的施政報告也表明,政府會以九龍東為試點,研究發展「聰明城市」的可能性。

    「聰明城市」這詞語,不同人可能有不同演繹,但總離不開資訊科技和互聯網。究竟香港在發展成為「聰明城市」方面,處於什麼階段呢?與國內和海外城市又怎樣比較呢?而內地和香港又有沒有合作空間呢?我們訪問了互聯網專業協會會長洪為民博士。

    問:你認為什麼是聰明城市呢?

    洪:我認為聰明城市的目標是「以人為本」,令人民的生活更加方便、舒適、可持續。提高生活效率的目的,是真正改善生活質素,而不是加大生活壓力。

    問:高效的聰明城市有什麼特色?

    洪:高效就是能夠給市民一些選擇。例如市民要詢問去機場的路線,系統就可以提出幾個不同選擇:最快、最便宜,和最環保。目前,我們只可以分別查到地鐵班次、巴士班次等,但還未有綜合的不同方案。最終來說,聰明城市是要以人為本,令人覺得生活在這城市很開心、滿足。

    1shutterstock_298822115resized.jpg
    要打造聰明城市,須突破思想規範。

    問:成立聰明城市,應怎樣開始?

    洪:首階段應該是硬件。衣食住行之中,「行」佔較大比重。例如調度交通、分配停車位等。又例如一所聰明大廈,在沒有人在內的時候,會自動關掉電燈和空調,節約能源。

    問:在建設聰明城市方面,香港政府應該扮演什麼角色?

    洪:在這問題上,政府應首先解決一些問題。例如,現在身分證是一個號碼,交水費是另一個號碼,交稅又是另一個號碼。如果政府各部門不能同時使用同一號碼,就是一個問題。現在,香港政府一站通可以讓市民開立一個個人檔案,將個人的政府資料放進去。這就是單次登入的概念。

    另外,我的夢想是要創造一個聰明社區,即是把實際社區的東西放在一個虛擬的世界裡,將生活上所有環節環環相扣。有一件事只有政府做得到,就是鼓勵銀行、公共交通工具以及其他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資訊,在不涉及私隱的前提下,分享出來。這件事由政府主導有兩個好處,一是市民會更有信心,二是政府自己也是數據供應者。

    香港數據收集制肘較多

    問:內地和香港在建設聰明城市方面有那些不同?

    洪:香港在發展聰明城市方面制肘較多。例如內地透過微信與微博可以收集所有數據;而香港政府不想利用私人機構的平台。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要避免被人批評為偏私和利益輸送。

    微信與微博的好處在於它們已經有很大的數據庫,而香港政府必須創造一個很大的數據庫。我認為,兩地可以共同制定一些貿易標準。香港有國際地位,傳統上也是貿易樞紐,擁有一個龐大的貿易社群,包括歐洲甚至非洲;而中國則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國,兩者大有合作空間。

    IMG_0817resized.jpg
    洪為民:聰明城市必須以人為本

    香港現時的絆腳石始終是私隱問題。在大陸,這問題不大。在深圳,政府可以錄像記錄交通情況,包括交通意外,亦可以將這紀錄拼合被停牌的駕駛者的資料。在香港,這就未能辦到,甚至自動道路收費計劃,也胎死腹中。

    香港另一個問題,就是市民對政府信任不足。其實政府需要的是大數據。使用雲量數據我們可以分析很多問題,只要立法保障個人私隱就可以了。

    深圳有很多大數據服務公司。他們從不同源頭購買數據,再做分析。作為聰明城市,數據量必然會以幾何級數增長。這會為聰明城市的數據供應商和技術供應商帶來商機。

    問:在世界層面上,哪些城市可以稱為聰明城市?

    洪:一般聰明城市都不是很大的城市,例如巴塞隆納、阿姆斯特丹和維也納。雖然衡量標準各有不同,但香港總會榜上有名,而且排得頗前。實際情況是:各城市都在起步階段。如果100分是滿分,我認為現時領先的城市都只不過在10至20分的階段,大家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問:可以舉一個外地的成功例子嗎?

    洪:我們衡量聰明城市的標準,一般包括:聰明環境、聰明人民、聰明交通、聰明生活、聰明政府等。愛沙尼亞(Estonia)為例,它是個北歐小國,人口只有140萬。該國人民用手機可以做到身分辨認,然後處理銀行戶口、電話費、交通罰款、醫療費用、兵役狀況、交稅紀錄等,這些功能都是互通的。

    他們的政府向銀行說,如果你們要聯網,就要跟隨政府的標準。現在,他們可以電子投票,甚至在網上留言給總理,因為是實名制。此外,他們內閣開會可以幾分鐘就開完,因為所有文件都事先在網上傳遞給有關人士。

    而一海之隔的芬蘭,亦邀請愛沙尼亞為他們建設一個一模一樣的城市。愛沙尼亞與香港差不多同一時候起步做電子政府,他們與香港都是世界上最早一批地區做智能身分證的。

    把握優勢 加速發展

    問:香港在發展聰明城市有什麼優勢?

    洪:我們有一流的技術基建;我們的全球電訊成本是世界最便宜的,因為我們是個中轉站,很多海底電纜都在香港上岸;我們的城市亦習慣高效率。另外就是我們的資訊和金錢流動都較自由。

    問:香港面對什麼困難,如何克服,前景怎樣?

    洪:我認為政府如果要將香港發展成為聰明城市,就不應該將這任務交由發展局領導,而是從人的角度出發。例如阿塞拜疆,他們有類似香港政府一站通的網站,但他們更進步,可以提供所有服務。 

    在千禧年,香港曾經很先進,世界排名很前,但隨後就停滯於這階段。例如,由於eCert不受歡迎,稅務署就自行推出一套認證系統;香港賽馬會本來可以用eCert來投注,但最後都要自己搞一套出來。總之是諸多不便。

    filecard.gif
    香港於千禧年已開始發展電子證書 (政府網站圖片)
     

    在法律方面我們也落後了。2000年,我們訂立了電子交易條例,2004年做過一次修訂,之後11年也沒有修改過。我認為政府應該做一些沒有其他人做的事,例如道路交通系統。另外,政府應該訂立一套標準,但申請方面可以開放給商界,因為商界會有誘因去做得好。政府應該令商界看到他們可以得到什麼利益。

    對於前景,我不敢樂觀。現時的政治氣候會造成障礙。例如科技局的成立,在過去幾年障礙重重。有些政客認為,有發展就有官商勾結,就會傷害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