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香港基金

    「全球視野」系列首場講座: 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長分享城市化經驗及策略

    2019-05-22

    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黃循財
    分享城市化經驗及策略

    【2019年5月17日,香港】  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黃循財先生應團結香港基金邀請,於2019年5月17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作主題演講,在「全球視野」系列講座,以「為未來而建——新加坡的城市化經驗」為題,向200多位香港政商界人士分享獅城的城市化經驗和策略。

    團結香港基金「全球視野」系列講座
    團結香港基金「全球視野」系列第一場講座,基金會希望透過邀請不同政府與國際組織的高級官員、學者和企業家來港分享交流,促進公眾參與探討影響香港未來發展的重要課題,並為駕馭日益複雜的社會經濟形勢尋找對策。
    圖示:(左起)奧雅納工程顧問院士及董事劉偉棠先生、香港公開大學校長黃玉山教授、南豐集團董事長及行政總裁梁錦松先生、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黃循財先生及夫人、團結香港基金總幹事鄭李錦芬女士、香港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先生、新加坡駐香港特區總領事館總領事符秀麗女士、新加坡市區重建局局長林榮輝先生、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兼政策研究院主管黃元山先生。

    新加坡香港可加強合作

    黃循財先生表示,香港和新加坡有很多共同點,兩個城市都是前英國殖民地、採用普通法制度、工作和學校都使用英文、高密度、緊湊的,缺乏資源的小城市,亦同樣面臨許多類似的挑戰。雖然兩個城市之間不時在商業和金融等多個領域上競爭,但他引用已故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的一句話,"this competition really motivates us to want to do better, and offer better services for businesses, and for our people." 這場比賽真的激勵我們做得更好,為企業和員工提供更好的服務。強調兩地競爭並非零和遊戲,黃循財指市場夠大使我們經濟蓬勃發展,今天的市場規模較以前大得多,所以我們兩個城市有很多機會合作以及互相學習。

    團結香港基金「全球視野」系列講座
    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黃循財先生應邀出席團結香港基金首次舉辦的「全球視野」系列講座,分享新加坡政府的城市規劃策略和經驗。

    花園裡的一座城市

    新加坡由於地小,政府制定政策時亦明確作出長遠規劃及戰略部署,就是要將新加坡建設成「花園中的城市」,要確保有足夠土地滿足國民住屋需求,亦要致力為社會提供便捷及可負擔的房屋,在發展同時顧及綠色空間,滿足新加坡民眾社交、娛樂、休閒空間等。黃循財指目前新加坡的綠地 - 自然保護區,自然區,公園和公園連接區域等,佔地約7800公頃; 未來10至15年,更會增多約1000公頃。

    他認為科技將為城市規劃帶來革命性改變,諸如氣候變化等全球挑戰亦會造成影響,新加坡政府運用科技及加強研發,重塑城市新貌。包括將公園連接道路,可以作為綠色走廊和生態環境來保護新加坡的自然多樣性。將來亦會繼續優化,包括興建一個圍繞新加坡,長約150公里的環島路線。這是新加坡要建設成花園中的城市的戰略任務。

    優化土地利用  三方向拓展土地

    土地資源匱乏,新加坡在土地優化及運用方面亦落足功夫。黃循財分享新加坡發展經驗時稱,土地運用方面有三個策略,向海延伸,向上延伸,以及向下延伸。

    填海造地需求大

    「向海」延伸。故名思義就是填海。新加坡自19世紀便已不斷填海造地。與1819年比較,今天的新加坡國土面積,以填海方式擴大了約25%。但由於填海成本高,又要用大量沙,黃循財承認必須小心謹慎處理,盡量減少對環境影響。近年新加坡參考荷蘭的「圩田」(polder)技術,透過築堤等方式排水並隔絕海水,開拓出平坦及低窪土地。該方式相對傳統填海技術減少四成用砂量,目前在德光島(Pulau Tekong)試行,建造約800 公頃用地作軍事訓練,而騰空其他土地將興建住宅增加房屋供應。未來更已計劃約2,000公頃填海方案,面積相當六倍濱海灣(Marina Bay)的大小面積,應付土地需求。

    填海填海有效應對氣候變化

    新加坡作為島國,對氣候變化導致海平面上升的威脅不容忽視。黃循財強調透過填海,新建的土地海岸線可「填高一點」(in a higher level),便可免受水位上升影響,故填海能有效抵抗氣候變化,應對海平面上升的威脅。

    籲樓宇建高供更多商住空間

    「向上」發展,黃循財解釋,與香港一樣同屬高密度發展的新加坡,樓宇一般不及香港高,向高空發展屬無可避免,當地正搬遷Paya Lebar軍事空軍基地,可釋放周邊土地,所涉及的土地足以發展2至3個住宅小區,而空軍基地搬遷後再無高度限制,樓宇可建更高提供更多商住空間。另外,亦會利用高樓大廈的天台,裝置太陽能板發電,應付新加坡電力需求的同時,亦可盡用空間,到2020年一半公屋大廈將完成太陽能板的裝置。至於農地不足,亦可透過發展垂直農耕「vertical farming」,在大廈內種植農作物提供糧食。

    至於「向下」發展就是利用地下空間。黃循財表示,新加坡一如香港,設有地下交通網絡,也有不少地下設施,如大型製冷裝置以及地下污水系統等,便放置在地底下,以減少佔用地面的空間。同時新加坡亦發展岩洞地下空間作儲存能源。黃循財指新加坡已制定地下空間發展規劃,目的是要更好更有效利用地下空間。

    團結香港基金「全球視野」系列講座
    黃循財先生認為,對新加坡而言填海新造土地可以建得較海平面更高,能有效對抗氣候變化造成海平面上升的挑戰

    可負擔的房屋政策

    房屋政策方面,政策目標是向國民提供可行(accessibility)及可負擔(affordability)的房屋。新加坡八成是公營房屋,包括為首置年輕人提供公營房屋(組屋),保證申請2-3次便能成功置業,需時約4至5年,按揭負擔比率維持在少於25%,首期更有逾8成由中央公積金計劃(CPF)撥出,政府的承諾是確保所有年輕的新加坡人都能負擔得起並享有公共住房。至於兩成私人樓宇,新加坡政府會確保兩者都有足夠土地外,還希望確保住房價格合理,不過黃循財承認政府很難完全控制私人市場價格,但有必要時必會出手干預。

    老齡化問題是每個地面同樣面對的問題,安老政策方面,新加坡政府推出的租賃回購計劃,讓老年人可以將部分公寓的剩餘租約出售給政府,他們便可終身獲得退休收入。「我們的租約是99年 - 它已經足夠兩代了。對於居住在公寓內的老年夫婦,他們可能不需要現有租約的整個期限。他們可以將租約的剩餘年期出售給政府並獲得一些退款,其中一部分將進入退休賬戶,因此他們終身獲得退休金,剩下的將是他們可以用現金取得的收益。」

    團結香港基金「全球視野」系列講座
    黃循財先生強調政府雖然不宜過度介入私樓市場,但新加坡政府過去多次推出措施,為樓市降溫,此舉並非為了拖低樓價,而是穩定市場,令樓價維持在民眾可負擔水平。

    城市發展不可停

    黃循財在演說的最後強調,不論新加坡或香港都必須向前發展,否則只會停滯不前落後其他國家及地區。如果我們要繼續向前發展,別無選擇我們只能不斷創新、重塑自我,要麼成長,要麼死亡,這就是世界各個城市必須要做的事,想繼續發展這便是唯一選項。為民眾作出更好選擇,才能確保民眾可有更好的生活。香港和新加坡已證明即使在沒有天然資源、充滿挑戰的環境下,通過我們的努力,不斷創新仍能突破界限,走得更遠。為了成功建設我們的城市和城市發展之旅,我們必須有長遠政策,因為我們正為下一代建設更美好的生活。

    團結香港基金「全球視野」系列講座
    香港發展局黃偉綸局長致開幕辭稱,香港與新加坡在土地問題上有兩個相似之處,包括同樣面對土地短缺問題,惟填海香港卻遠遠落後,新加坡四分之一土地來自填海,香港僅得6%。他期望政府提出興建交椅洲人工島的明日大嶼計劃盡快落實,指項目不僅可於數量上提供更多土地,更可以提升生活質素,達至「以人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