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香港基金

    《香港事・中國心》 第八集《黃金時代》

    2021-07-15

    (粵語版):

    影片詳細內容:

    2021年初夏,香港島北角皇都戲院正在舉辦一場關於電影的懷舊展覽。作為香港歷史最為悠久的戲院之一,皇都戲院見證了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

    回到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彼時的香港,電影業以高度工業化、商業化,素有「東方好萊塢」之稱,而內地電影業也隨著改革開放逐漸復蘇。1982年,電影《少林寺》在中國內地公映製造了萬人空巷的觀影效果,這一現像的背後,是改革開放以來,香港與內地開啟合拍電影的一個寫照。

    香港立法會議員(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畀)馬逢國說:「我們當時拍的《少林寺》也打破了內地所有電影的記錄。太多人坐一個車裡看電影等等,完全是破紀錄,簡直瘋狂。」馬逢國在上世紀80年代,就曾供職於電影機構,致力於和內地電影建立合作的業務,他憶述當時的環境:「80年代那個時候就利用內地的非常漂亮的山川景色,還有獨特的一個場景來作為電影的拍攝場地,然後就是一個廉價的勞動力,可以將製作的費用降低,但是主創人員主要是以香港為主。我們當時是開風氣之先,到內地去進行電影的合作。然後到80年代中後期,才慢慢開始有其他的香港的電影人、音樂人到內地去發展。」

    身兼演員、導演、製片人多職的田啟文也分享了合拍片時的經歷:「我還記得那個時候拍《武狀元蘇乞兒》的時候,要幾千人打仗的場面,軍隊裡頭那些武警派人來,然後幾千人看到他們協調很有紀律的。我們就說,如果在香港組織這個場面就很難控制了,3000人,但是在內地就可以。」田啟文90年代開始有機會到內地合作拍片,對於這種合作方式,他也感觸頗深:「周星馳的《大話西遊》系列,他當年的時候是1992年在內地拍,然後又可以拍大場面,又有湖光山色,有些景點多一些。拍完了《大話》,大家認識了原來有一個地方叫銀川。」

    90年代初正是香港電影的巔峰時刻,那時的合拍片大多以古裝武俠或功夫片為主流,內地提供廠標、場地等支持,主創以香港團隊為核心的合作模式,持續了多年,無形中也助力了內地電影的工業化發展步伐。馬逢國認為,內地的一批電影人慢慢成長起來:「他們也懂得掌握了進行商業電影的一個創作跟拍攝,所以到2000年之後,內地電影其實追趕得非常快。」而內地電影導演黃建新表示:「當時內地導演還在一個固定概念,電影本質是藝術、是文化,是它要有深刻,但是香港不是。香港的電影的工作方式、創作方式,跟大陸像台灣的距離比較遠,它是跟觀眾貼得更近,這是我們需要的,而且它對我們整個電影的推進,都有很重要的作用。」香港電影導演陳可辛就指:「因為內地當時其實國營製片廠的制度剛剛開始改變,所以當你有了香港的技術人員願意用跟觀眾溝通的方法,商業的方法去把電影的產業帶起來,所以前幾年其實香港電影的導演,確實是非常有貢獻。」

    1997年香港回歸後,兩地文化合作更為緊密。2003年,《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也稱CEPA,以及後續補充協議的簽署,使得更多香港影人北上發展,進一步帶動了合拍片熱潮。陳可辛表示CEPA挺有用:「整個香港跟內地的經貿合約給香港的一些優惠,在內地拍片的時候,發行能夠在內地等等,這個確實是使得香港電影工業,能夠用另外一個形式去延續下去。」馬逢國又表示:「可以說過去十年甚至十幾年,內地最賣座的電影相當一部分,還是香港的創作人參與製作的。」「你比如說《紅海行動》,就是一個香港導演拍攝的,商業上非常成功,演員來說是兩地的合作,團隊也是兩地的合作。這個已經是最近的一個模式,在過去幾年,這樣的模式是越來越多。」

    伴隨港產電影走過黃金時代的還有流行歌曲,兩種不同類型的流行文化風潮,幾乎在同一時間風靡內地,馬逢國說,香港的電視廣播的行業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這個行業的蓬勃發展就帶動了整個包括電影、電視、流行音樂整個興起:「因為那個時候全世界的華人社會,香港的是一個重要的輸出口。」

    「溫拿五虎」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紅遍全球華人圈的香港本土樂隊組合,曾見證了粵語流行文化走向繁盛的開始,香港音樂人、溫拿五虎之一陳友表示:「80年代可以說香港演藝圈的黃金時期。」「好像80年代香港的中文廣東話的內容,包括唱電影、音樂都很多,然後後來中國大陸的開放,所以很多創作人都跑到內地去了。」另一位「溫拿五虎」成員譚詠麟也說:「卡拉OK裡面都是當年是很一窩蜂的,去把香港一些廣東歌都播出來。在當年,我是第一批、最早的一批人出天碟。天碟就是卡拉OK的裡面的歌,還有我們演唱會錄下來放入去,所以他們在大街小巷都聽到我的音樂。」「當年應該在北京,我記得開個唱,但是我們排練的中間,突然間有一些我相信是節目的部門的人,說要邀請我去現場演出春晚,本來錄影的一個節目,結果現場有差不多一萬多人,不知道從哪裡來,像看演唱會一樣不停地拍手,喊唱歌、唱歌、唱歌。錄完了《水中花》已經唱完了,中間還有那些其它的歌,都沒有音樂就清唱。」

    無論是叱吒八九十年代歌壇的「四大天王」現象,還是張國榮、梅艷芳、譚詠麟等締造的音樂「神話」,一直到今天繁盛的網絡綜藝時代,香港基因早已悄然融入祖國血脈,並繼續引領著華語流行文化的創造力和影響力。
    (國語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