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香港基金

    《香港事・中國心》 第九集《南下北上》

    2021-07-20

    (粵語版):

    影片詳細內容:

    香港,一個海納百川的國際大都市,回歸之後也越來越成為內地青年求學和工作的目的地。趙磊就是這樣一個,在香港讀書後在中環上班的金融打工人,和他一樣經歷的內地年輕人有一個自認的身份—港漂。

    具有創業意識的趙磊創建了港漂的網絡家園「港漂圈」:「覺得我們是一群了解內地的人所思所想和在發生著什麼巨變的這樣的一個人群,又了解香港這個平台的運行規則。香港這個平台有哪些優質的東西、好的服務,這個是我作為在大中華地區的這樣一個青年,我覺得是對我來說是一個核心競爭力。

    為了吸引人才,特區政府相繼推出了多項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包括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和最新推出的科技人才入行計劃等這些措施,為香港經濟高增值及多元化發展持續輸入「新血」。香港優才及專才諮詢委員會主席周松崗表示:「現在我是有一個委員會叫做『優才移民計劃的委員會』,我們每年現在差不多可以吸收大概一千到兩千個人才。主要還是國內的人才到香港來。」「他們大部分都是在國內最好的大學畢業,北大、清華、浙江大學等等畢業,有的是從外國留學,他們都留過學,然後到香港來,我們都很歡迎他們。我希望他們到香港,不但只會香港做出貢獻,也為香港跟內地的融合做出貢獻。」

    趙磊補充指,其實香港有非常多適合創業的優勢的資源,比如說香港有非常多的高校資源、大學,而這些大學聚集了一群全世界最優秀的教授,還有他們帶領的學生也都非常優秀,有非常多很好的這種科技成果、科研成果。如果可以做很好的轉化的話,這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一個大寶庫或者寶藏。」

    香港原本就是一座移民城市,歷史上內地居民曾多次大規模的移民香港。香港回歸之後,越來越多的內地青年人來到香港求學和發展,有數據顯示,自香港回歸後,從內地移居香港的總人數已超過100萬。

    趙磊認為,兩地的這種的包容和這種互動,其實是往底層追溯的話,是人和人的一種關係:「如果是可以人和人之間形成很好的這種關係,慢慢就會拓展到兩個族群、兩個區域,我覺得未來一定會是一個香港和中國內地越來越緊密,越來越連接,越來越攜手共進的這麼一個狀態。」

    改革開放以來,香港和內地都向對方敞開了懷抱,南來北往,人潮洶湧,人員的往來交流也是兩地唇齒相依、榮辱與共的一個見證。中國新天地商業總監李振輝,從香港來到上海,作為上海新天地集團的一員,對於這個重大的人生變化,他有自己的選擇:「其實我第一次來上海是1998年,剛剛畢業以後出來工作不久這樣子,那時候我還記得我住在浦東,那時候看浦東周邊是幾座高的樓這樣子。」「其實最後我慢慢發現上海的改變其實蠻大的,所以我看見一個蠻大的機遇,國內發展的速度是蠻快,我也是對國內發展蠻有信心,所以那時候我覺得這個是一個將來,所以我就選擇來國內去工作。」

    無獨有偶,幾乎與此同時也有一位這樣的香港人,因為所服務的港鐵公司,選擇來北京開展他的事業,他是北京京港地鐵有限公司總經理邵信明:「估計應該也有七八年那種的一個時段,那麼我的印象還是『面包的士』,那麼到了北京16年以後,這個是跟我的心目中的北京是完全不一樣,現代化了很多,這個是我第一個感覺。」

    因為工作上的原因,越來越多的香港人北上內地,在陌生的城市學習、工作和居住,如果說離開家鄉生活在別處是一種「漂」,那麼生活在內地的港人也當然體會到了「北漂」的辛苦和樂趣,李振輝表示:「第一個就是語言的問題,那時候我覺得我周邊的同事蠻包容的,有時候說了一次他們聽不懂,但是他會慢慢去教我就是怎麼去說普通話。」「我覺得對於食品安全來說,這幾年的進步是蠻大的。除了很多進口的商品以外,其實國內很多機制,把食物的來源都控制的蠻好的,所以我在這裡生活中是蠻安全、蠻安心的。」至於邵信明就指:「因為可能個人的飲食習慣,因為我吃不了辣,川菜我一般是不吃的。不過我到了北京還有一個新的發現,我在香港我是不吃羊的,不過我發現很多的鋪子,羊肉我吃了以後沒問題,所以在飲食習慣上除了辣,其他味開始慢慢一步一步地在吃北京人吃的食物。」

    周松崗認為,讓年輕人多去看,鼓勵他們交流:「在學校交流也好,學習方面就內地念大學也好,他們回答的眼光會很不同,香港跟中國需要的就是眼光廣闊的人才。」

    中華總商會名譽會長蔡冠深,多年來致力於「大專院校實習交流計劃」,也是出於推動香港年輕人了解和參與內地的初衷:「這段時間我們總共推動了差不多有六千名學生到內地去學習,我們這段時間歷年加起來,我們捐贈了4000萬港幣,那麼這些學生當然就回來了之後,畢業之後就走不同的路。」「有香港中文大學學生前往故宮,實踐古代建築研究和保護工作,這段實習經歷不僅影響到未來的選擇,也更加了解內地文化。有份參與計劃的香港中文大學學生廖藹婷分享指:「這次的實習經歷大大豐富了我在文化管理這個領域當中的視野,令我更加確立了自己將來事業發展的方向。我希望可以以一個推廣、教育者這個角色,成為文化與觀眾之間的中介與橋梁。」

    太空人楊立偉訪港,在年輕一代心中播下了向往太空的種子,中華總商會為此專門推出「小太空人計劃」,讓中學生參觀訪問內地的航空基地,一圓他們的航空夢,蔡冠深指:「10多年前就推動跟民政事務局一起,每年我們通過18區選拔30位最優秀的中學生,去北京去體驗一下太空人。那麼除了去北京以外,我們去西昌發射中心也去過,最近我們去了貴州的天眼,那麼超大型的望遠鏡是怎麼幹的?用來怎麼做的?他們做了之後回來跟我們講故事的時候非常的興奮。很多現在都畢業了,畢業就大學的也有,當老師的也有,都是我看也會影響他們的下半生。

    無論北上還是南下,兩地經濟交流、人才互通一直是大勢所趨,隨著大灣區的建設展開,這裡將充滿創業和打工的機會,也是共同的生活家園。

    (國語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