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學社

    莫言︰香港文學在中國當代文學佔重要地位

    2017-04-27

     

    香港不是文化沙漠,這個論調不算陌生;香港是文化綠洲,這個稱譽更有來頭,是著名作家、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所提出的。香港文化不只是電影為代表,莫言指出,從文學領域而論,香港也具有豐富的資源,除了以金庸為代表的香港武俠小說之外,香港的嚴肅文學也有着很強的生命力,文學脈絡如靜水流淌,沒有間斷。

    莫言眼中的文學

    團結香港基金旗下中華學社主辦的中華大講堂,邀請莫言主講「莫言的黃土地幻覺世界與中國文學契機」,在長達兩小時的演講及交流當中,莫言從香港的文學開始,一路引領出他的文學觀、個人寫作經歷以及小說技巧,全程一氣呵成,絕無冷場。講座600座位全部爆滿,觀眾不少是學生,今次得到中國文壇第一人的傾囊相授,機會難能可貴。

    文學是什麼?莫言說︰「文學是非實用性,沒有文學可以生活,有了文學生活得更豐富。」他的妙論是文學有如頭髮,頭髮濃密多美好,不過,沒有頭髮也可以過活,只是沒有人拒絕頭髮,甚至日思夜夢有一把濃密頭髮,這就是文學。莫言指出,文學是審美的體現,是精神熏陶和心靈的保健。從文學中可以更加認識自己,也是理解他人的方式。

    個人從閱讀文學中得到反思,一個閱讀的民族,則可從反思得到清醒,精神素質便會提高。莫言表示,一個文明國家不單以經濟發展、科技發明為榮,更以國家出現優秀文學家為榮,如果鄙視、壓制和迫害自己的作家,那就不是文明的國家,這個國家肯定是出了問題。

    不過,優秀的文學不是以模仿為基礎,莫言憶述,中國改革開放之後,上世紀80年代西方文學得以進入中國,各國最出色、最有名的文學作品翻譯成中文。莫言於1984年讀到拉美著名作者馬奎斯的《百年孤寂》,見識過魔幻現實主義,才知道小說可以這樣寫。可是要建立中國當代文學,使之成為世界文學的重要部分,並非取決於中國作家寫出相似西方的作品,而是要有自己民族和地方特色,這是莫言這一代作家多年努力追求的目標。

    香港文學資源豐富

    莫言表示,香港有獨特的語言、歷史、地理、文化環境,造就了很多獨一無二的優秀文學作品,例如年劉以鬯的《對倒》、《酒徒》是經典,西西的《我城》和《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也是非常傑出。莫言曾經當過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的評委,閱讀過很多香港年輕人的作品,他認為香港在中國當代文學應佔有一個很重要的位置。

    莫言建議從事小說創作,可先從本身開始,文學是基於生活,而非單靠一度閃光的靈感,雖然他承認自己多部小說都是從朦朧的夢境中得到啟發,可是沒有童年和故鄉的經歷,以及生活的累積,小說便寫不出來。

    在座談會的環節上,莫言表示,自從得到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因為有很多值得的場面要赴會,加上下筆寫作更加謹慎,所以5年來未有新作。最近他寫了篇散文《馬的眼鏡》在報章刊出,他形容是熱身,今年上半年將再執筆寫新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