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

    看待土地問題需要長遠目光

    2017-07-20

    香港的樓價屢創新高,但人均居住面積卻是亞洲主要城市之中最小,這些現象都與土地供應不足息息相關。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兼政策研究院主管黃元山先生於2017年7月13日,獲香港外國記者會邀請主持午餐會演講,向駐港的外國記者分享香港樓價高企的主因,以及增加土地供應的有效方法。

    R_4K4A7658-2.jpg
    基金會副總幹事兼政策研究院主管黃元山先生向外國記者講解香港的土地房屋現況與出路 

    基金會指,2003至2016年間,住屋租金的升幅比工資高近70%。由此可見,香港房屋問題已經迫在眉睫。黃先生指出,問題的主因是土地供應嚴重不足和土地發展緩慢。香港的土地發展在1995至2004年增加了7,800公頃,但到了2005至2014年,十年間就只增加1,100公頃,大跌近八成半。他警告,如果土地發展的速度維持在這個水平,房屋供應只會更加短缺,而且將會造成更多的社會問題。
     
    一直以來,填海是香港增加土地供應的主要方法,香港不少新市鎮的土地都是透過填海所得,例如現提供近40萬人居所的將軍澳,有70%的土地都是靠填海得來的。黃先生直言:「沒有填海就沒有土地;沒有土地就沒有新市鎮;沒有新市鎮就沒有新單位落成。」可是,香港填海所得用地在過去的10年只有約100公頃,遠少於之前每十年填海超過1,000公頃。假若未來沒有進行大型填海工程,香港便沒有足夠土地興建房屋,香港人的置業夢便會更難圓。
     
    為解決香港土地不足,以及維持香港的競爭力,基金會發表的研究報告提出了增加土地供應的方案。黃元山先生表示:「我們推測,未來的30年需要126萬個新的單位,才可以配合香港人口變化。」要達成以上的目標,香港在未來的三十年需要增加逾9,000公頃土地,大約相等於三個沙田新市鎮的面積。他亦介紹了基金會提出的「新玫瑰園計劃」,希望透過填海擴展現有的新市鎮和興建人工島,來滿足未來對土地的需求。該計劃也探討把現時葵涌貨櫃碼頭搬遷,騰出近1,000公頃市區面積作未來發展。 

    R_4K4A7639-3.jpg
    如何處理社會對於增加土地供應的分歧,參加午餐會的外國記者都表示十分關心。

    社會上對於增加土地供應有不同的建議,例如有人提出收回橫洲和粉嶺高爾夫球場作發展,也有人提議發展舊工廈。至於填海,不少人仍存有保留,怎樣解決以上社會的分歧,就成為了答問環節最關注的問題。黃先生回應說,基金會歡迎所有有關土地發展的建議,但希望社會以長遠的目光去看土地發展問題,不要只花時間專注討論某些面積較小的土地。
     
    他舉例說:「粉嶺高爾夫球場只有約170公頃,橫洲更只有約30公頃土地。社會經常只關注討論這些小數字,卻忽略了未來所需9,000公頃的大數字。」他寄望社會開始認真討論土地發展的去向,探討以填海增加土地供應的可行性,否則香港土地發展只會繼續停滯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