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Mainland - HK Economies

    「一帶一路」與中國改革開放

    12/01/2015 - 19:33

    撰文:李浩然博士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

    中國處在新一輪第改革開端中國正處於開啟新一論改革的開端,是一個很具挑戰的時期。前一階段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模式已經遇到樽頸,需要切換新的驅動發展模式,才能避免落入中等國家收入的困局。

    中國的改革開放進程,是以開放促改革, 以改革達至轉型和發展。中國在這三十多年來,已經歷了由無到有、再從融入世界到全球化 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今天的這一論改革開放難度仍然很大,除了要處理國內的騁型升級壓力之外,還要面對國際經濟的調整、格局變動和國際規則爭奪的挑戰。

    所請新發展模式,主要是從過去勞動力密集轉戔為高端的智力生產因素,尋求更高的附加值。每一次改革都是困難的,涉及例如體制 是否能夠適應等問題。三十多年前的第一輪改革開放,打破了當時計劃經濟的僵局。莫中的政策包括建立經濟特區、搆達社會主義市 場經濟等等。在今天當我們面對新一輪的改革開放時,中國準備要達到什麼目標呢?又將會有什麼具體政策措施呢?

    新一輪改萆開放的目標,是進一步優化上階段所搆達出來的市場經濟I使之成為一個更加健康、開放和可持續的成熟經濟體。至於具 體措施,包括了轉變政府職能,構建服務型政府I為民生和市場提供良好環境。此外,還建立起四個自貿區作為新型開放平台,帶動改革進程。同時, 一帶一路標誌新改革。

    一帶一路標誌新改革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其中一個重要標誌。在這一輪進程當中,中國將會實施更加主動的對外開放戰略。中國經濟經過30多年的發展至今,雖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使我們日益面臨越來越多的新挑戰,包括增長速度降低、環境污染、產業低端等一系列問題。說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從過去的年均增長10%左右,到現在的6.5%。此外,當下中國以出口導向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很難持續了。例如十年前香港很多企業在廣東興辦加工貿易,可是在近年接連出現金融風暴等事件,當時沒有人意識到需要進行產業升級,所以面臨這些困難時一下子便承受不了。

    事實上,我們今天面對著比當時更為激烈的變化,這包括勞動力成本的大幅攀升。以東莞為例,當地工人的工資水平平均是每月大約4000元、包吃包住,還招不到工人。相反在東南亞,例如柬埔寨的中國工業園區內,當地的紡織工人月薪就只是600元左右。現在中國工人和東南亞國家工人的工資水平已經出現大約五至六倍的差距。如果進一步比較中國工人跟美國工人的工資水平差距,也大約是這個比例。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中國大量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正在迅速向東南亞國家,然後是南亞,再之後是中東歐、東北非等地方轉移。

    除此之外,中國其他成本也在上升。例如中國正在進行資源稅制改革、環保方面收費等等。中國未來不可能也不應該繼續依靠過去的勞動密集型為主的出口導向模式發展。那麼中國應該轉換到什麼發展模式呢?

    2016-07-07_19-38-36.jpg
    「一帶一路」更像一套促進各國關係的組合拳(本圖由團結香港基金研究部繪製)

    把握戰略機遇期

    中央經常稱二十一世紀的頭二十年是中國的「戰略機遇期」,那麼什麼是「戰略機遇期」呢?這就是說對於中國全國的發展來說,一個從過去的量變(經濟體量增大),到實現質變(生產能力、經濟結構等因素發生變化)的過程。最後變成一個強大而健康的成熟經濟體;就有點像人類踏入青春期,過渡從少兒到成人的階段一樣,非常關鍵。

    「十三五規劃」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制定的。「戰略機遇期」有二十年,而現在我們已經進入到最後的五年。在完成「十三五規劃」的五年之時,中國的目標便是要成為一個「小康社會」之國。因此,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不但是目標,更是衡量「十三五規劃」和「戰略機遇期」發展是否成功的標準。

    正因如此,在剛結束的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關於十三五規劃的建議文件當中,便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等五個發展理念,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行動綱領;而各項理念,均有配套的政策措施。包括「一帶一路」倡議,便是對應中國更加主動的對外開放戰略,使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全方位開放型的經濟體系。

    這背後所追求的,更是一種全面和平衡的發展理念:不僅要有經濟發展,還需要有法制建設、生態文明,以及文化發展等四個方面。而要達到這些目標,就需要全面深化改革(例如經濟結構上的國企改革等)、依法治國、從嚴治黨,作為具體的制度構建。這些元素都是環環相扣的。

    「一帶一路」的開放內容

    「一帶一路」作為開放的一環,倡議的含義是非常深層和寬闊的。「一帶一路」充滿著中國人開放、包容和彈性的東方智慧,這不是過去例如自由貿易協定等的具體法律政策,可能更像一套促進各國關係的組合拳,當中包含自由貿易,還有人員流動、文化交流、基礎建設、協同發展和互聯互通等等,這個倡議將對未來的國際格局起著深遠影響。

    在這套組合拳中,簡單總結起來有四個層面:第一,協調各國發展策略對接,做到政策協同,使所有參與國家之間的發展事半功倍。例如蒙古國所提出的「草原之路」發展項目、以及哈薩克的「光明大道」計劃,都能夠很好地和「一帶一路」的內容結合起來。

    第二,是涵蓋著文化、民間、社會團體、人文等多層次的交流融合,讓大家增進瞭解、建立友誼。習近平主席這次訪問英國時揭幕、在英國廣受關注的孔子學院,便是出於這個目的。

    第三,是具體的基建項目,例如興建高鐵、公路網、天然資源輸送管道等,並同時設立了絲路基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開發銀行、南南銀行等資配置平台作為支撐,這一項是「一帶一路」的核心載體。

    第四,是整個倡議的最終目標,達至各國和人民的商貿往還、相互投資和共同繁榮。又因為「一帶一路」倡議中的不少國家仍然是欠發達國家,所以「一帶一路」的發展,對當中所包含龐大人口的脫貧問題有著重要意義;而中國在過去三十年改革開放成功讓7億人口脫貧的經驗,會有十分積極的分享價值。

    (作者為香港特區政府基本法推廣督導委員會委員、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比較政治與公共政策所一帶一路課題首席研究員、哈佛大學法學院國際金融體系研究中心顧問、清華法律學會(香港)自由貿易區法律課題首席專家、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菁英會執委會委員、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

    原載《鏡報月刊》2015.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