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Economic Development

    危與機,只差一線

    06/29/2015 - 08:00

    一個獨立非牟利非政治組織。

    他們有兩大核心信念:
    (一) 香港最美好的五十年在面前而非過去:
    (二) 接棒把香港建得更美好的將是 「八十後」即教育水平最高的一代。

    「香港黃金五十」讓社會不同階層了解香港面對的挑戰和行動的迫切性,在社舍建 立結向前的共識,推動新政策的制訂和 執行,使香港能更上一層榷,發展成一更繁盛、更有活力、更人性化、更具國際 影響力的大都會。

    過去一周有不少重大國際政經新間,但翻看報章、網絡,港人似乎仍最關注政改、大學校長委任,和無證兒童。這實令人憂慮,因為香港要急切為老中青三代做的事越來越多,但世界環境卻越來越不利!

    當我們要為15年間增加1.2倍的長者趕建醫院、老人院,要為受過最好教育的育 年人製造上流力,也要幫中年人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突破而不致失去工作,偏 偏未來20年發達國家卻將因人口老化和偾台高築而缺乏增長;當我們經濟上需 要賺取更多收入,以加碼支援這些社會投放時,香港面對的區內與國際競爭卻 越來越強、越來越快,而可供製造正面改變的時間卻越來越少!

    更甚者,當香港最需要大家團結一致、全觀和客觀地審視各階層每個家庭的需要時,社會反而越走越微觀,只聚焦在政改這一格子 裡打生打死。市民必須明白,要建構文明社會就如栽培美麗花卉,不能只靠一種,而是同時需要多種元素:每天只是讓花嚨太陳,但既不灌溉又不施肥;就等於社會只執著於 某一種選舉制度,卻對經濟、民生等其他謅 題置之不理,那麼即使得到了陽光 (普選),花朵(文明社會)仍會枯死,而今天各派別的堅持執著、打生打死到頭來 則「唔知為乜」。因此,若市民對老中青三 代前路關注的熱衷,不起碼提升至和政改 一樣;文明社舍只是鏡花水月,市民大眾的 生活亦不會因而改善。

    國家逐漸放眼國際 香港日益糾總本土

    軍事上,美國海軍日前邀記者登上P-8A反潛偵察機,高調逼近中國在南海填海的島礁,並表明日後會繼續同類行為;政治上,曰揆安倍晉三宣布對亞開行等 投資1,400多億美元,曰本舞劍,固然志在亞投行。但一個人口連年滅少、長者佔四分一的老人國,不理國憒高達GDP的2.4倍,還要不顧後果地大舉投資別國,只為政治面子,除了魯莽和要配合美國之外,實莫以名之。

    一個新興強國出現,必定會影響到現存強國的既有利益•因而全力阻撓其崛 起:美國的「重返亞洲j *推動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日本則繼續否認歷史,不停挑轚;還有與菲律畜、越南、印度、俄羅斯……的利窖關係,區內同類衝突只舍有增無減。作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要處理的問題多的是:

    1 3億人的就業、民生問題,經濟改革、整頓吏治等。在此宏圓背景下,老實說,700萬人的香港,橫看豎看都無關痛壤。

    現在,政客們每周落區宣傳陰謀論,「袋住先等於袋一世」,因為中央一定不 存好心,想要「陰乾」香港、欺騙港人,甚麼「大陸化、赤化、換血、满淡」 等名詞充斥媒體,亂扣帽子,無限上網,極盡煽情之能事。但冷靜下來看看數 字:六年後中國名義GDP預測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按購物力平價 (PPP)計算,去年已趕過美國)。

    若與香港比較,回歸時香港經濟是中國的五分之_,到今天是3%,預測10年後 更只是0.5%。以7%增長計,屆時中國經濟等於每年「生出」14個香港。事實 上,5年前香港GDP被上海追過,4年前讓新加坡趕過,3年前是北京,今年勢被 廣州、天津超前,到明年深圳都會領先香港了。

    按現時路徑移動,相信不久連澳門和前海都會贏香港。知恥應近乎勇。由滬港通到深港通,「港」都排在後面。似乎港人真的潛意識接受了我們不斷讓人趕 過的事實,到未來若有同類合作,我們是否會見到4奧港通」和「前(海)港通」?

    「50年不變j只過了18年,香港便將成「零頭中的零頭」,在國家經濟版圔上消失!如此懸殊的比例,而香港又沒意識到自己正急速沉淪的結局,你認為國家真的要處心積慮主動傷害香港這個「零頭中的零頭」嗎?香港人不知是否看太多「武則天」這類講勾心鬥角的宮庭劇集,只用陰謀論思考,想法還停留在 幾十年前的文革時期,聚焦於思想批判和意識形態鬥爭。

    而事實是,the world has moved on. The country has moved on too. 若我們不把握機遇,那香港放棄的機會,就會自動成為我們區內和國際對手的補品。結果,香港最優秀的年青人被迫捨棄老,中兩代,為了追逐他們應得的上 流力,到別人的土壤,為別人的發展出力,匯錢支持在香港的家庭生活。孩子 沒有父母照顧、長者沒有中年人供養的這個「菲律苌横式」的悲慘結局,聘過外傭的家庭都不陌生。我們是否想香港走上同一條路?

    中國崛起帶動香港

    中國繼續崛起是個客觀事耷,環球政經亦必將波譎雲詭。例如,中國佔全球GDP的 13%,幾乎是日本、德國、英國總和,但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會(IMF)的投栗權 卻只得4%,而上述三國加起來卻有 16% ;美國更單獨擁有17%投票權。IMF重要事項需85%支持,變相等於美國一言 堂。又例如,中國佔全球出口的12%,而人民幣已是全球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但 IMF的「特別提款權」(SDR)卻不包括 人民幣。

    明此理者,自亦明白若中國還不趁此刻崛起,便等於讓175年前清末的「不平等時代」重臨!在此背景下,中國牽頭成立亞投行、推出「一帶一路」,加強與亞洲國家的經貿、基建合作,合情合理;最近IMF亦開始討論把人民幣加入 SDR,對於人民幣國際化極為閼鍵。

    而隨著國家在國際政治和經濟舞台上扮演與其重要性匹配的角色,本來香港可以一展本身所長,擔當中外「超級聯繫人」,對人民幣離岸業務、貿易融資、資產管理、航運服務、法律仲裁等各行各業,都是黃金機遇:最近的例子有中銀向中銀香港注入東盟資產,讓後者集中拓展東南亞業務,把握「一帶一路」 的機遇;另外,中港證監會已就兩地基金互認遑成共識,初始投資額度為資金 進出各3,000億元人民幣。

    非黑即白,沒有中間:「零頭中的零頭」VS「超額」未來

    事實上,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股市市值已經超越倫敦,位高世界第三;作為美食之都,番港米芝蓮星級食肆早已領先倫敦|現只以一間之差落後紐約;講安全便捷,香港罪案率、地鐵脫班率之低更是「贏到開巷」。

    今天我們已有滬港通,年內深港通亦將推出;那金融市場外,有沒有想過如中港在其他服務業的聯繫融合,可以帶來何等巨大的機遇一一例如醫療通、教育通?又例如,美國西岸矽谷的公司都要遠赴東岸紐約融資*那「中國矽谷深圳和香港只一河之隔,讓港深兩地人才合作,利用深圳的低地價,支持初創 企業,如此「港深創業通」的協同效應可想而知。

    就是我們的二分結局:繼續糾總政治,則淪為「零頭中的零頭;相反,若番港能把握好這些機遇,便能實現我們的「超額」未來(outsized future), 在5至10年內脫穎而出,讓全球國際都會排名改寫為「港紐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