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Economic Development

    一帶一路:中國改變國際物流格局

    11/01/2015 - 08:00

    撰文:水志偉 (團結香港基金 研究員)

    中國近年積極提出各項蘊含「世界共贏」的重要國際合作理念。2013年,提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簡稱一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路)。官方並無公佈正式地圖,筆者自行整理,試以地緣政治帶出「一帶一路」中官方現時已提到會涉及的六條經濟走廊 〔見圖〕。

    Photo_1_5_0.png
    為保障貿易航道安全和減低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以及其中牽涉的6條經濟走廊。

    馬六甲海峽乃國際遠洋輪船來往印度洋和太平洋必經的重要海峽。為保障貿易航道安全和減低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以及其中牽涉的6條經濟走廊。首先,中國希望通過(一)中巴經濟走廊(黑色線),由中國西北部新疆喀什出境橫穿巴基斯坦到達其南部瓜達爾港;(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紅色線),從中國西南部昆明出境通過緬甸到達孟加拉的吉大港和印度的加爾各答港,透過國際合作建設公路、鐵路、能源管道等各種基建,完成後,中國商品將可通過陸路送往這兩個出海口岸,避開馬六甲海峽直達印度洋,並通過印度洋進入中東海灣和地中海。這樣,中國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便可降低。

    當然,中國不會把所有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裏,因而,「一帶一路」的另外四條經濟走廊:(三)新亞歐大陸橋(啡色線);(四)中蒙俄(綠色線);(五)中國-中亞-西亞(粉紅色線);(六)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紫色線),在必要時,同樣能發揮相同功能。其中,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主要部分就是由雲南昆明或廣西南寧出發連接越南、老撾、柬埔寨,通過泰國和馬來西亞到達新加坡。有了這條經濟走廊,即使在南海和馬六甲海峽受到海上封鎖,中國亦可通過鐵路和公路網繼續與東南亞各國進行貿易。特別是可透過陸路從泰國和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進口大米及水果等食品。

    其實,「一帶一路」引出的大國博弈,真正的大棋盤是在亞歐的廣闊大陸上。通過建設中亞、西亞和俄羅斯等地的現代化交通物流基礎設施,中國將可完全改變世界 物流的格局。現時,中國與歐洲這兩大世界經濟體之間還是非常依賴海空運輸。海運時間長,一般來說要40日左右,空運卻成本高。發展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和 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的運輸網絡,由陸路運輸中國貨品到歐洲,時間可以大大縮減至約20日。但是,從地圖上大家可以看到,俄羅斯是中蒙俄和新亞歐大陸 橋通往歐洲的必經之路,實際上掌控了這兩條路線的命脈。

    於是,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通過中亞五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和中東等國進入歐洲巴爾幹半島,就成了中國在亞歐陸路上對俄羅斯的平衡戰略。

    Photo_2_2_3.jpg
                                                中國將可完全改變世界物流的格局

    原文刊於《信報月刊》2015年11月號,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