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Healthcare and Ageing

    資助中年驗身 防病更省開支

    12/19/2016 - 06:30

    撰文: 廖美香 團結香港基金執行總編輯 黎可欣 團結香港基金高級研究員

    shutterstock_289592738.jpg

    港人投資意識強,追求財富增值回報,使生活安泰。這個投資觀念,同樣適合應用於政府機構,尤其在醫療資源上的投資,更為值得。但怎樣投資呢?

    我們認為,港府應採取預防勝於治療的策略,從而減少醫治疾病的開支。對於市民來說,減免疾病痛苦,幸福感油然而生。面對香港老齡化愈趨嚴重,我們必須關切醫療資源的投資與回報。

    豈只資源投放 更是資源投資

    大部分活在香港的民眾,每日為生活奔馳,哪有時間、心情管理好自己的健康?其實,港府也應關愛民眾健康,適時為港人提供體檢及醫療補貼管理長期疾病,是有效提升人們生活素質的措施,不容忽視。

    一般人說:「資源投放」;但我們說:「資源投資」,原因是投資含有回報的意思。一般個人投資,須面對有贏有輸風險;但政府要是懂得投資於市民健康,應是穩操勝券。近日我們就老齡社會發表的研究報告提出,撥款給中年人(45歲或以上)驗身,一旦發現慢性病的指標,便可及早改善飲食習慣及多做運動,令發病機會減低,因而大大減少診治及長期護理的開支。

    提升港人健康 二次人口紅利 

    shutterstock_281731694.jpg

    據港大三年前調查顯示,六成被訪者受亞健康問題困擾。再說,港人有三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高,因而患上中風、糖尿病、心血管病等慢性疾病風險高。統計處2014年資料顯示,年屆50至59歲港人,有5%有糖尿病,10%患有高血壓,60至64歲便有10%患糖尿病,20%患高血壓。年紀愈大,風險更高。

    因而,於中年時測檢身體,及早保養身子,非常必要。其實,英國早有研究指出,願意改變生活習慣,好好管理慢性疾病,可令病人(如心臟衰竭及心血管病患者)減低復發入院的比率達三成,也大大減低死亡率。

    香港人口老化,在亞洲僅次於日本。老齡化導致香港2018年開始勞動力下滑,長者人口健康惡化構成醫療及福利負擔,均令人擔心。因而,建立盛齡社會,既可提升港人健康,又可讓新一代長者持續發揮,成為某些行業或領域的生產力量,為香港賺得第二次的人口紅利。

    香港人不論男女,享有全球最高平均壽命,男81.24,女87.32。香港人口雖然長壽,但如果病魔纏身又失去活動能力,那又有何意義?故此,一個健康的老齡人口,非常重要。

    不要小看長者的活力,許多長者有能力照顧家中子女孫兒而不讓菲傭專美。從義工服務來說,80多歲老太太能為90多歲長者推輪椅,70、80歲長者能探訪單親長者……學者Leeson & Harper表示,香港60至79歲的長者義工,能帶來1.17億美元經濟貢獻,約為GDP 0.55%。

    職場上,新一代長者不乏知識型,擁有高學歷、豐富經驗及人脈網絡,樂於傳承給下一代。舉例說:曾擔任中國民生銀行行長、滙豐銀行中國區總裁的港人王浵世,退休後著作多本,又為雜誌撰文,到電台、電視主持節目,並擔任企業顧問或獨立董事,還到中港兩地演說,分享兩地金融經驗。筆者也認識退休教師,離開教職後,當半職導師,培訓那些專責貧窮家庭小孩的年輕老師,並出版有關哲學書籍分享自己的人生經驗。很多知識型長者都說,退休生活忙過在職時期。

    跨代互助互補 釋放社會資源

    港府應當注視老齡人口的人力資源,讓長者與年輕人跨代互助互補,釋放社會資源。我們要建立共融社會,必須為長者建立清新形象,新一代長者是老有所為,為社會、經濟作出貢獻,而不再是一個包袱。

    要打造盛齡社會,我們首先要有健康人口。香港政治紛煩,急促的生活節奏,均令打工仔血壓上升。吃不定時,往往睡覺前才有時間吃晚餐,管不了血糖飈升。加班又加班,寧願睡覺也不運動,加上空氣污染嚴重,人口密集,港人體弱多病,感冒、咳嗽接二連三。拼搏的生活,香港人在為家庭及事業拼進的時候,殊不知已經以健康付出代價。個人對自身健康必然有責,但世界各地政府不忘對民眾健康關切。英國為40至74歲國民每5年做一次免費體檢,新加坡40歲以上國民獲資助做血壓及糖尿病等檢查,日本亦已立法為員工每年提供體檢。香港政府也需要借鑑這些外國經驗。

    IMG_8560.jpg

    香港現時45歲及以上人口約為350萬人,生活在貧窮綫下超過50萬人口。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院長楊永強教授指出:1)為他們分階段提供一次性體檢每人約1,000元,粗略估計花費2.5億元;2)為驗出患上慢性病的人每人提供醫療補貼每年為3,040元,估計政府每年花5.8億元。如此投資,料可省卻未來因長期疾病所引發的併發症的相關醫療及長期護理費用,又可令健康的老年人口在職場及義工服務的平台上繼續為香港帶來經濟貢獻,應該是不錯的經濟回報。再說,關懷民生舉措,提升人們生活幸福感,應是每個政府的責任。

    投資醫療資源,獲取經濟效益,香港政府官員何須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