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Arts Innovation

    冰山一角:發掘藝術科技潛能

    05/27/2020 - 09:26

    文章原載《經濟通》2020年5月26日
    撰文:團結香港基金研究員 蘇曉明、助理研究員 顏彤

    冰山一角:發掘藝術科技潛能


    自從新冠疫症爆發後,筆者的Facebook、 Instagram、WhatsApp 似乎都比以往繁忙,除了親朋好友傳來最新的疫情消息,也有關於世界各地藝文機構開放網上資源和視像演出的喜訊。此時此刻只要指尖在電話上一掃,無論是在英國國家劇院(The National Theatre)上演的莎士比亞名劇、柏林愛樂樂團網上音樂廳(The Berlin Philharmonic Digital Concert Hall)演奏的貝多芬《第七交響曲》、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The Bolshoi Theatre)表演的《天鵝湖》,抑或是日本音樂大師坂本龍一的演奏會,都能一一在家觀賞。林林總總的網上資源不僅能滿足文化愛好者,更有望開拓新的觀眾群,讓藝術進一步走進普羅大眾的生活。

    科技的創新讓我們能夠足不出戶便可欣賞各種各樣的藝術表演,但認真地思考,將以往表演的錄影片段上載至互聯網或進行直播,是否就可界定為藝術科技? 無可否認,在表演日程被全盤打亂的情況下,在網上放映過往的表演錄像不失為一種暫時滿足觀眾需要的對策,但這種做法應只為解燃眉之急。只是借助科技作為工具,並不是真正結合藝術和科技。要把科技融合為藝術的一部分,就要把前者注入策劃概念的根本。

    其中一個成功的例子是近日由非牟利本地音樂平台Music Lab連同Live House Wontonmeen舉辦的一場收費網上直播音樂會《Show Must Go On-Line》。一眾年輕音樂家在直播中施展渾身解數,演奏出不同風格的音樂,包括古典、中樂、搖滾樂和爵士樂。在公演前數天,筆者已預先在網上登記及付款,而在演出當日的傍晚只需安坐家中, 按下Zoom連結, 便能欣賞到這場音樂會。直播音樂會的確不算是新鮮事,但《Show Must Go On-Line》卻可算是把音樂直播提升到新的高度。

    這場別出心裁的表演的拍攝模式更像一場微電影: 在直播開始後的數秒,佈滿塗鴉的鐵閘被拉開,仿如舞台揭幕;在表演過程中,鏡頭前有一位由製作團隊扮演的「觀眾」,帶著螢幕前的觀眾遊走於Livehouse的不同角落,穿梭於各表演中,為觀眾帶來多一層置身現場的真實感。

    冰山一角:發掘藝術科技潛能

    觀眾跟隨著鏡頭前的身影, 遊走於Livehouse Wontonmeen各個表演中 (筆者收看《Show Must Go On-Line》收費直播時的截圖)

    這種別樹一格的直播背後是創新的構思和精密的策劃製作,當中更需要拍攝和音響的技術配套。我們可以看到製作團隊不單著重音樂的質素,更在場面調度(mise en scène)上花了不少心思:有別於一般網上直播的定鏡拍攝,拍攝團隊活用演出場地的空間,並採用一鏡到底的拍攝方法,在聽覺以外進一步提升觀眾的視覺享受。與其形容這是一場網上音樂會,這更像一場嘉年華,那輕鬆愜意的氣氛讓人不禁想呷一口冰涼啤酒,隨著音樂節奏擺動身體。

    冰山一角:發掘藝術科技潛能

    雙子實驗室「The Hidden Formula—The Heavenly Palace」(2018年)(圖片來源:進念.二十面體  攝影: Mak Cheong-wai)

    若Music Lab的網上音樂會代表非傳統的表演藝術方式,那麼由進念.二十面體(簡稱進念)夥拍瑞士蘇黎世藝術大學在2018舉辦的《Z/Z雙子實驗室同步現場演出》則可說是把藝術和科技的結合提升到另一個層次。進念早在二十五年前已一直進行舞台科技實驗,而這次表演以實時串流、動作捕捉、虛擬化身及錄像投映等技術,把香港文化中心劇場及蘇黎世藝術大學同時進行的表演連結起來。表演者雖然分隔兩地,但卻可借助科技即時配合對方的一舉一動,與身處世界另一端的舞者的虛擬化身共舞。該次雙城演出同時在蘇黎世中央火車站站內的五個屏幕投映播放,讓身處劇院外的乘客也能觀賞該表演。這次表演表明科技並不應只是一個輔助的工具,它更可以是創作的靈感,融入作品的本質,成為一個嶄新的藝術呈現方法。

    要使本地的表演藝術更上一層樓,我們一方面要深思藝術與科技結合的意義,另一方面亦需要考慮如何從技術層面入手,使科技與藝術適當地融合,發揮兩者最大的優點。 同時,香港需要培訓更多專業的表演藝術攝製人員,例如燈光設計師、音響工程師、 攝影師和後期製作人員等,以提升表演藝術科技的人力資源和水平,拉近與歐美藝文機構的距離。香港其實不乏有志投身該行業的學生,若我們能夠充分栽培本地創意媒體系及電影電視系的學生,並為他們提供相應的實習與工作機會,他們將有望成為帶動藝術科技發展的新力軍。當然,教育只是其中一環,推動表演藝術科技發展的道路還需要不同方面的支援。或許這次疫情正是一個合適的契機,讓我們審視藝術科技在未來應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