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Science & Tech Innovation

    藉「Bitcoin」技術 銀行「翻生」出路

    12/10/2015 - 08:00

    撰文: 黃元山 中大全球政經碩士課程客席講師

    創科局成立自訂了9項工作,在短短的任期內,要交那麼多功課,反映了政府也切實希望在這個領域內一展拳腳。在眾多的創新領域當中,筆者希望社會不會忽視,其實在香港本身的優勢產業——金融業裏,也正悄悄起創新革命;能否把握這個轉變,對本港的發展攸關重要。這就是所謂的「區塊鏈技術」(Blockchain)。

    比特幣掀革命 技術不容小覷

    讀者可能對「區塊鏈技術」這個名詞較陌生,但一提到比特幣(Bitcoin),就比較家傳戶曉。筆者年初的時候已經說過,Bitcoin本身能否有所作為並不重要,但背後的「區塊鏈技術」卻不容忽視;打個比喻,當科網泡沫十多年前爆破時,互聯網重要性不單沒有減少,卻在之後有驚人的發展。同樣地,就算比特幣今後的發展如何,筆者都不會小覷「區塊鏈技術」的潛力。

    回顧過去幾年,Bitcoin負面評價不斷,熱潮甚至慢慢轉淡。筆者一直認為,Bitcoin最大成功並不是它作為一種新式虛擬貨幣之存在,而是其技術如何延伸發展,繼而被行業廣泛應用。

    最近花旗、瑞銀、美國銀行、德意志銀行等25間跨國銀行共同開設一間名為「R3」的新公司,就積極開發「區塊鏈技術」。現在眾多國際銀行雄心壯志,而且通力合作地發展並應用「區塊鏈技術」。銀行業決心進行結構性改革的原因有3個:

    (一)傳統金融交易運作落後市場需要,一些金融資產紀錄只能以純數字形式呈現,銀行意識到再不「去中介化」,未來只會走入死胡同;

    (二)「區塊鏈技術」營運成本低廉,現時銀行業務基本上是back to basic(回到基本),依賴客戶使用量獲利,人力成本大壓縮是要事;

    (三)環球金融監管環境嚴厲,KYC(Know Your Customer)規例手續繁複,很大程度上不便利客戶使用金融產品及服務,「區塊鏈技術」可以做到多方確認的文件紀錄,幫助銀行之間對客戶資料有迹可尋。

    那麼「區塊鏈技術」到底如何運作?簡單而言,當「區塊鏈」建立後,如果A用戶想將金錢過戶給B用戶,此交易會被打包成一個「區塊」,英文叫做(block)。凡參與其中的用戶,都可接收到這個「區塊」信息,當大家確認後,「區塊」會加入「區塊鏈」記錄這宗交易。同一時間,A用戶會有另一組密碼傳送給B用戶,當這組密碼與A傳送出來的「區塊」脗合,B用戶就可收到A用戶所過戶的金錢,並完成整筆過戶程序。

    營運成本低 去中介開放資源

    就以上交易程序,最大分別是銀行以往協助客戶在不同銀行之間過數,是透過一個結算中心來完成;「區塊鏈」則允許不同金融機構之間,以多方共同驗證及進行記帳,令交易過程中減省了一個中央結算的程序。

    大家別以為,「區塊鏈技術」只是協助整個交易減省一個中央結算的程序,須知道銀行與銀行之間要做到同步內部的記帳,該程序便要花上數天時間。而且,此技術還包含不少優點,例如「去中介」(decentralized)、「去信任」(trustless)、「集體維護」(collectively maintain)、「可靠數據庫」(reliable database)、「開放資源」(open source)、「匿名」(anonymity)。

    OHKF_Bitcoin_2.jpg

    數字革命 各銀行紛投入應用

    面對「區塊鏈技術」的興起,早前納斯達克集團執行長Robert Greifeld表示,此技術對於傳統證券業務來說,將是一種數字革命,不止對公司及客戶有所益處,對環球資本市場亦將有深遠影響。西班牙Santander銀行亦認為,應用「區塊鏈技術」,至2020年料可為環球金融業降低高達150億至200億美元的記帳成本。

    據了解,瑞銀早在2014年就在倫敦成立「區塊鏈金融」研發實驗室,致力於「概念驗證」,探索「區塊鏈」在支付、電子貨幣及結算模式等方面的應用。花旗銀行則已經開發了3條區塊鏈,並測試運行一種名為「花旗幣」(Citicoin)的加密貨幣。另外如IBM、PWC(羅兵咸永道)這些公司亦正在尋找方法,希望找到最簡單直接的去適應「區塊鏈技術」。

    高盛集團亦以一筆過5,000萬美元投資Circle(Circle Internet Financial),專注研究能應用於比特幣消費支付之系統。澳洲聯邦銀行(Commonwealth Bank of Australia)則和開源軟件商Ripple合作組隊,共同創建一個在其子公司之間互相支付轉帳的區塊鏈系統。由此可見,銀行、保險公司、科技公司等商業機構均向着同一個目標進發,在金融改革路途上,他們並不是孤軍作戰。

    猶記得90年代互聯網興起,為世界帶來另一種新的速度與進步。筆者認為,現時市場一直談論的金融科技已不止P2P融資平台或眾籌融資(crowd funding)那麼單調,而是要由根本性出發作出巨大變革。

    重新檢視架構 加快金融交易

    面對老舊的IT系統,日益嚴厲的監管條例,互聯網金融犯罪等問題,「區塊鏈技術」無疑為銀行業界提供了一個「翻生」機會,重新思想未來的出路,並藉此技術來重新檢視銀行基礎架構,並在安全性的環境下,同時加速及簡化金融交易。

    當我們談科技創新的時候,要知道並非只是談一個新的產業,卻是如何把香港現有的優勢產業,再提高台階,才能保持香港金融的競爭優勢。

    原文刊於《經濟日報》2015年12月10日,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