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Science & Tech Innovation

    打造香港成為「數碼超級聯繫人」

    10/14/2019 - 14:19

    文章原載《信報財經月刊》十月號 
    撰文: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暨公共政策研究院主管 黃元山、研究員 李亞詩

    數碼經濟的浪潮正席捲而來,成為推動全球發展的新動力,也為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帶來一個機遇無窮的新角色——擔任連接全球的「數碼超級聯繫人」。

    打造香港成為「數碼超級聯繫人」


    銀行積木化的機遇和挑戰

    在數碼時代下,金融領域成為網絡世界延伸的一部分,與其他互聯網服務相輔相成。金融科技也應運而生,成為傳統金融業轉型發展的關鍵,並產生一種新現象:銀行積木化(Modular Banking)——意味着金融產品及服務的分工越趨細化,不同金融科技機構將專注提供某類產品或服務,例如針對支付、投資等方面精益求精,以保持在細分市場的競爭優勢,與目前傳統綜合銀行提供全面理財服務的理念不盡相同。

    銀行積木化無疑會為市場引入競爭,帶來更多金融服務及產品供消費者選擇,而傳統銀行為了提高競爭力,也會加強與科技企業的合作,提供創新和高效的金融服務。然而,在銀行積木化的趨勢下,傳統銀行與不斷增加的第三方服務商將越來越依賴彼此,而海量數據的管理和使用則會增加有關數據安全和私隱保護方面的風險。如果未能及時作出合理監管和引導,這些挑戰可能會威脅金融體系的穩健性。

    銀行積木化是全球共同面對的現象,多國已經意識到需要及時採取有效的政策與監管措施,既要給予創新科技發展和試錯的空間,也要對金融科技產生的相關風險作出監察和規範。因此,英國、歐盟、新加坡等地相繼推出開放銀行(Open Banking)及相關政策,一方面支持金融體系的創新和競爭,另一方面加強風險管理與保護措施。

    開放銀行可以視為一種平台合作模式,利用開放應用程式界面(API)等技術實現銀行與第三方機構之間的數據共享。以歐盟最新的支付服務指令(The Revised Payment Services Directive, PSD2)為例,PSD2要求銀行在用戶同意為前提下,用API形式向第三方服務商開放用戶賬戶信息和交易數據,打破了銀行長期壟斷客戶數據的局面,使有關的數據控制權回歸客戶。

    開放銀行讓消費者可以選擇由其他銀行或第三方機構讀取自己的資料,各機構得以善用數據為客戶提供更多元的服務。不少初創企業透過開放API來獲得銀行數據,並建立平台,幫助消費者比較不同金融產品。在英國,匯豐銀行推出手機應用程式Connected Money,串連各家銀行的數據,方便用戶查看自己分佈在不同銀行的賬戶餘額,並進行綜合財務分析。如此一來,新的金融業可以形成開放、共贏的生態體系,傳統銀行、科技巨企和初創企業都可以蓬勃發展,並在創新和風險之間取得平衡。 

    香港作為連接全球的「數碼超級聯繫人」

    香港也應該為數碼時代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作好準備,只要加以運用自身優勢,或可成為連接全球的「數碼超級聯繫人」——既是內地金融科技走出國際的試驗場,亦可以配合基礎建設,向全世界的數碼公民敞開大門。

    在香港,繁榮的金融業為這裡創造了大量金融科技的應用場景,而政府近年在設立有關金融科技的政策時多會參考海外標準。因此,香港有潛力成為金融科技企業拓展國際業務的試驗基地和啟動平台。目前,香港正逐步建設開放銀行的標準以及其他金融科技的監管措施,例如金管局在2018年7月發佈了「銀行業開放API框架」,建議使用國際慣用的技術標準,並對銀行與第三方服務商的合作提供指導,確保消費者得到充分保障。另外,香港在支付工具及虛擬銀行規管方面也參考國際做法,訂立相關政策和監管措施,並實行發牌制度,按營運模式、財務實力等方面對申請者進行評審。

    在國內,開放銀行等金融科技的細分領域尚未有監管框架或規定,所以金融科技巨企一般會各自收集數據資源,並與傳統銀行簽訂協議和結盟。雖然國內的大型科技企業在創新和市場佔有率等方面表現出色,但卻未能與眾多初創企業一同形成開放、共贏的生態圈,可能不利金融科技的整體發展。國內金融科技企業如果希望打進歐洲等海外市場,需要盡早適應PSD2等規範和守則。因為各地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標準有所不同,香港正可以透過訂立符合國際水平的框架和策略,提供一個與國際接軌的金融科技試驗場,成為內地企業「走出去」的跳板。

    打造香港成為「數碼超級聯繫人」

     

    申請eID成為香港的「數碼公民」

    要發展金融科技,香港除了需要在監管政策方面與海外標準接軌外,也需要加強有關的數碼基礎設施。香港政府在2017年《香港智慧城市藍圖》公佈了「數碼個人身份(eID)」計劃,目標是在2020年為所有香港居民提供免費數碼個人身分,用作政府和商業網上交易的認證工具。經過驗證的數碼身份有助市民安全、快捷地進行各種需要身份驗證和電子簽署的網上服務與交易,包括繳稅、開銀行戶口、進行電子簽署等。eID在金融科技領域上的應用尤其重要,例如幫助相關機構在線上驗證客戶身份,避免因為盜用身份而引致財務損失等問題。

    香港需要緊貼全球趨勢,進一步構建全面的數碼身份基礎設施。具體而言,政府可以考慮開放eID計劃供跨境使用,讓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士透過香港獲得安全可靠的線上身份認證服務。以愛沙尼亞為例,當地向外國籍人士提供專門的身份認證功能(e-Residency)。外國人只要透過網上申請,並在愛沙尼亞於海外設立的大使館掃描指紋,便能獲得受認證的身份。海外人士可以利用e-Residency遠程使用歐盟的線上服務,如註冊公司、簽署文件、開設銀行戶口、進行公司納稅申報等,大大提高客戶體驗與跨境服務的效率。有見及此,香港作為高度國際化的城市,可仿效愛沙尼亞,鼓勵非香港居民申請eID成為香港的「數碼公民」,共同參與香港的數碼經濟發展。

    香港在發展金融科技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隨着全球金融科技新時代的浪潮湧現,香港需要具備更開放的思維和廣闊的視野,整裝待發,做好連接全球的「數碼超級聯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