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Housing

    重啟大型填海 香港重新起動

    04/25/2017 - 08:00

    撰文: 葉文祺 團結香港基金研究員、唐嘉逸 團結香港基金助理研究員

    shutterstock_138700340.jpg

    沿着荃灣海壩街走,旁邊是一幢幢舊式公屋,長型設計的外貌獨特,這是荃灣第一個大型屋邨──福來邨。福來邨於1963年落成,一些老街坊入住差不多50年,見證着屋邨的變遷,昔日兒童遊樂設施已改為今天的健體器械,切合邨內長者人數日漸增多的需要。整個福來邨充滿舊香港情懷,再沿着大河道走約10分鐘,可以看到高聳入雲的如心廣場,商場裏絡繹不絕的人群與福來邨的恬靜,形成強烈對比。

    沒有填海 沒有新市鎮

    事實上,從年代久遠的福來邨到現代化的如心廣場一帶都屬於荃灣新市鎮範圍,所在土地皆由填海所得。荃灣是香港首個新市鎮,標誌着香港政府在往後20、30年大力開發新市鎮的開始。單是計算城規會所列荃灣分區的範圍,已經住了差不多19萬人,當中8萬多人是住在填海地。這區總填海面積約140公頃,三成住宅地建築於此地。如果沒有填海,今天我們便看不見像福來邨的大型屋邨,這裏更不可能容納如此大量人口。「沒有填海,便沒有新市鎮」,這不是誇張的說法。

    除了發展荃灣之外,政府往後大力發展其他大型新市鎮,例如屯門、大埔、將軍澳等。發展新市鎮,填海不可或缺。將軍澳有多達七成人口居於填海地上,而八成住宅用地由填海所得,包括尚德邨、彩明苑、單車館、日出康城等。發展大型新市鎮是香港整體發展重要的一步,滿足過去香港人對居住、社會民生、經濟發展等需求。沒有新市鎮,香港發展會受到嚴重阻礙,後果環環相扣,影響所及,今天繁華盛世的香港或仍在空中樓閣。前布政司鍾逸傑曾說︰「填海是我們的生命。」

    鍾逸傑:填海是香港生命

    填海發展新市鎮很重要。可是,政府自千禧年後,未有推行任何大型填海計劃,連帶新市鎮發展也停頓下來。九十年代發展東涌新市鎮之後,自2000年起,到計劃中的洪水橋新市鎮首批單位於2023年入伙時(只是首批單位,所涉數量極少),本港將超過20年沒有新市鎮發展。更甚的是,由於發展洪水橋新市鎮要依賴收回現有的農地及棕地,預計收地工程耗費大量時間,相信首批單位入伙至少要20年後(即東涌新市鎮落成逾40年後),整個洪水橋新市鎮才能完成發展。

    填海計劃停頓,政府又缺乏其他大型土地開發計劃,後果是土地供應不足以應付現在以及未來的需求,令長遠房屋供應蒙上陰霾。2005年至2013年填海造地只有92公頃,比之前的10年大跌九成。預計香港填海所得的私人住宅地在不久將來就會用盡。

    填海過去對香港發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那為什麼這麼重要的土地供應來源會被中斷?主因是1997年通過的《保護海港條例》,列明禁止在維港填海。雖則被禁止填海的只是維港範圍,但維港以外都再沒有進行大型填海工程。從此,填海便成為香港社會的禁忌,這個重要的土地供應方法漸漸被放棄。

    Table1_0.PNG

    「玫瑰園計劃」的啟示

     環保從來都是社會關心的重點議題,但過往的大型填海計劃證明,要達到社會共識並非不可能。1989年,時任港督衛奕信在《施政報告》提出「香港機場核心計劃」,坊間稱這項規模前所未有的基建計劃為「玫瑰園計劃」。

    整個計劃需要進行大量填海工程,要是沒有「玫瑰園計劃」,香港就不會有全球排名數一數二的國際機場、全球其中兩條最長的行車鐵路雙用懸索吊橋(青馬大橋)和斜拉式橋樑(汲水門大橋)、全港最高的兩幢商廈(國際金融中心和環球貿易廣場)、兩間世界知名的品牌酒店(四季酒店和W酒店)、幾條城市大型運輸網絡的關鍵動脈(如西區海底隧道和西九龍走廊);也不會有機場快線沿線的發展,即是南昌站的幾個大型公共屋邨、奧運站和青衣站的大型商住項目,以及東涌新市鎮亦會欠奉。單是赤鱲角新機場和西九龍的發展,便涉及近1300公頃的填海工程,不難想像會對環境及附近居民造成一定影響。可是,考慮到當時的社會、經濟、民生問題,權衡輕重後,社會贊成為了香港的長遠發展,「玫瑰園計劃」有其必要。

    現在香港土地供應嚴重不足,帶來種種社會經濟問題,我們是時候重拾昔日香港賴以成功、以填海為主的土地開發模式,以具前瞻性的思維,實踐宏大的計劃,建設「新玫瑰園」,為香港未來的土地發展問題提供一個完善的解決方法。從前政府興建福來邨使老街坊安居樂業50多年,填海發展功不可沒。要重現香港市民安居樂業、和諧共處的景象,重啟大型填海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