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 Tech Innovation

    如何培育香港首隻獨角獸?

    10/24/2016 - 08:05

    撰文: 郭子中、黃雅麗

    shutterstock_210818821.jpg

    創新

    我2007年加入中國平安集團,專責管理其合資格境外投資者(QFII)業務,歷時約五年。期間,我接觸到不少國際金融機構及中國企業,在協助QFII來華投資的過程中,發覺香港這個平台對他們而言有極大的策略地位。

    為此我搜羅了全球超過290家QFII的資料及其中國投資策略,發覺他們來華的投資策略千差萬別,所以我於2013年創立ChinaQFII.com此平台,希望助他們準確地接觸到中國的項目投資包括初創企業等。也嘗試建立香港第一家以互聯網連接海外與中國的投資平台。

    創意

    我把所搜集到的資料整理成書《China Deals Review》,並總結所觀察到的一個問題:當Canada Pension Plan、Church Pension、PIMCO等許多外資仍以香港作為進入中國的策略平台時,不少卻沒有利用香港這個窗口,如Qatar Holding、Kuwait Investment Authority、Norges Bank等,直接在北京或上海開設亞太總部;另一方面,怎樣吸引一些尚未在亞太地區開設總部的外資,如Mayo Clinic、Brunei Investment Agency等,這是值得香港深思的課題。因為絕大部份進出中國投資的資金,就來自這些國際金融機構,香港如何能分一杯羹?

    故我認為,香港應把握身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現成優勢,針對這些有意進入中國境內投資的機構,構建更多具創意的投資平台,令資金經香港進入內地,發揮香港作為可靠、專業金融橋樑的角色。

    創業

    我深信值得在香港建立投資平台,為外資尋找在中國的投資機會,為此我甚至大膽創辦ChinaQFII.com,冀以所搜集到的信息與數據發揮作用。

    豈料作為初創企業,我極難籌集資金!在經營ChinaQFII的三年間,我深深體會創業之苦,還曾為此在報章撰文,作出這樣的建議:

    • 香港需要更多私人投資者進入市場,為初創企業提供資金
    • 香港需要更多連接投資者和初創企業的投資平台
    • 初創企業應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shutterstock_417674557.jpg

    同時,我發現香港創業難,並不僅僅發生在我身上。例如,今年六月Bloomberg出了一篇報道,題為「香港有許多億萬富豪,卻無『獨角獸』」(Hong Kong Has Plenty of Billionaires But No Billion-Dollar Startups)。「獨角獸」是指未上市而市值逾10億美元的企業,其中大部份是科技公司,例如Uber、小米、滴滴出行、Airbnb等。Techcrunch統計指全球約有近200家「獨角獸」,加起來市值逾7,000億美元。大部份「獨角獸」來自美國,中國亦包攬不少,但香港是零。

    這情況直到近年才開始出現轉機,一些來自香港的初創企業如GoGoVan,不但在香港嶄露頭角,還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我一直好奇,GoGoVan是怎樣做到的?直到我遇到GoGoVan最早期的天使投資者之一蘇智安,才找到一點端倪。

    橋樑

    GoGoVan於2013年由五個廿多歲的大學同學,以港幣兩萬元成立,但才短短幾個月,已出現資金短缺。創辦人之一林凱源四出尋找天使投資者,幸運地找到支持他們的人,其中包括蘇智安。林曾在一個訪問中提及投資者對他的鼓勵:「一間公司似一架飛機,飛機只在起飛時用油最多,如果你想公司起飛,就用這些彈藥去跑。下一輪融資,會替你想辦法。」

    這句話十分形像化地總括了早期資金對驅動創業的作用。市場估計GoGoVan現在市值逾三億美元,向獨角獸之路邁進。

    至於GoGoVan的天使投資者蘇智安,並沒有停留在GoGoVan的成功上,反而更進一步,今年建立了一個連結投資者和初創企業的平台,Central Exchange(CEX)。

    因為蘇智安觀察到,許多初創企業和當年要起飛的GoGoVan一樣,面對很大的融資困難,特別是牽涉金額約100至300萬美元的A輪或前A輪融資。

    因為基金或機構投資者,通常只會對融資規模達1000萬美元或更多的初創企業才感興趣,否則不符成本效益。問題是,初創企業從推出最簡可行產品 (Minimum Viable Product, MVP) 到有需要融資千萬美元為將來上市作準備之間,有極大鴻溝,中間若沒有最少一至兩次數百萬美元的融資提供燃料,生存機會渺茫。但偏偏沒多少投資者對這個階段的初創企業感興趣,因為風險甚高;而在這個關鍵期,創辦人既要努力經營,又要花大量心力向林林總總投資者融資,其苦況可想而知。

    shutterstock_342154220.jpg

    CEX這個平台,正是為了解決這個「痛點」而生。他們篩選初創企業,把當中最有成長潛質的推介給最適合的投資者。因此,對創辦人來說,他不必再周旋於過多投資者中推銷,聽一些可能未必懂他行業的人指指點點;對投資者來說,他們做足「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可適當省去不少時間,使之樂於做較小規模的投資。

    CEX為香港初創企業尋找理想的投資者,這使命和我當初建立中外平台、連結資金和投資項目的初衷不謀而合,我有幸作為中國區董事,想為香港的未來出一分力。團結香港基金最近撰寫報告,建議香港作為國際創新及創投樞紐,我非常認同。希望港人共同利用香港這個平台,助中國連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