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 Tech Innovation

    創科精神由STEM教育做起

    07/05/2016 - 08:00

    撰文:黃妙送 (樂善堂余近卿中學校董)

    近日《am730》獨家頭條報道,團結香港基金就有關量度本港大學「人才轉移」進行研究,發現香港初企發展正在起飛,令人感到可喜。調查結果顯示香港中文大學是近十年累計培育出最多成功的初創企業的大學;而香港科技大學近五年有突飛猛進的勢頭,包括最近全球大出鋒頭的無人機製造商大疆企業也是該校的畢業生所創辦。

    報道令我思考的是,創新精神和科技素養並不是一下子在大學裡才萌出來的,必須從基礎教育就做起,開始培養孩子們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科學探究精神。舉例說,去年內地就出現了創客(Maker)熱潮,內地每個大城市都至少有幾個具規模的創意產業園,年輕人和學生有很多機會和創新企業家交流。不少地方政府、甚至地產發展商都調撥資源建造「創客空間」讓年輕人發揮創意和創業空間。此外,去年內地教育界連同其他界別,共同成立了創客聯盟之類的組織,目標是推動在基礎教育上成立上千個創客實驗室,爭取在硬件上提供科技教育的良好基礎。

    Maker1_0.jpg
    創客(台灣譯成自造者)Maker教育與STEM關係密切,指一群能將心中的構想、創意、概念或想法,借著「落手落腳」的歷程,轉變為實際物品的開發者或發明家。(圖片來源: PSFK)

    STEM 課程源自美國

    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教育的概念源自美國,約在2006年,當時美國總統布殊的國情咨文中提及一份美國競爭力計劃,認為培育更多STEM素養的人才,是美國全球競爭力的關鍵。2009年,美國國家科技委員會也向總統奧巴馬建議,發展良好的大學前(即中小學為主)STEM教育,是美國國家最重要的任務之一,也是國家經濟繁榮、保持科學和技術的世界領先地位的基礎。其後於2011年,奧巴馬總統推出了《美國創新戰略》政策,指引公立和私營部門應聯手加強STEM教育。由此可見,美國是最早倡議STEM教育的國家,她意識到STEM的基礎教育,關乎國家長遠發展策略及競爭力,並且歷任總統已提升到戰略高度及眼光去推動STEM的基礎教育發展。

    至於創客(台灣譯成自造者)Maker教育與STEM關係密切,指一群能將心中的構想、創意、創意、概念或想法,借著「落手落腳」的歷程,轉變為實際物品的開發者或發明家。美國總統奧巴馬於2014年中在白宮舉行首屆創客展覽,提出幫助創客推出新業務和創造就業機會;結合全國150所大學和130家圖書館,連同迪士尼及英特爾等企業,在全美各地開設更多創客空間,提升學生成為創客的機會。同樣地,美國政府不僅看重創客帶來的經濟效益,也了解到培育更多創客是國家未來競爭力的保證。

    STEM_0.jpg
    美國是最早於2006年倡議STEM教育的國家,她意識到STEM教育關乎國家長遠發展策略及競爭力。(圖片來源: Concur)

    香港正試行STEM 課程

    香港方面,自從創新及科技局成立,特區政府漸漸開始關注在基礎教育(中小學)上推行創新及科技教育,例如教育局及創科局多次舉辦有關研討會和展覽,展示本港各中學的創科教育的教材;該局料將增撥資源,在部分STEM教育較為突出的學校設立資訊科技、科技教育示範中心等,讓全港學校分享教學素材和教學模式。然而,教育局由去年11月開始諮詢各學校關於STEM教育的建議和策略,迄今仍然沒有草擬完成有關課程體系或評估標準(據聞內地的教育部門同樣在審議STEM教育課程的階段)。筆者曾經到過一些學校的升中面試活動,現場向一些家長查問:為甚麼申請某些中學,好幾位家長說,因為孩子甚喜歡該中學展示的創客教育點教材,所以慕名而來,可見好多孩子其實甚喜愛STEM教育。

    本港現已有中學試行STEM教育。樂善堂余近卿中學便推行 「魚菜共生」、機械人編程、3D打印、「全息投影」等教材。

    特首梁振英和創科局長楊偉雄於今年2月到訪時與機械人一起做運動,並聯網與辦學團體的數千名學生即時交流創科教育的議題。

    這是發展大學前STEM教育的一個好開始,期望特區政府將STEM教育同樣提升至戰略性高度,這其實關乎特區未來競爭力,以及特區在國家長遠發展中的地位。

    優秀教案互享交流

    此外,該中學並展開中港STEM教育合作,冀互動激發孩子創新、創意思維。該校於早前與廣東省兩家著名中學(廣東順德碧桂園學校及深圳寶安中英公學)協作舉行STEM教育的交流活動,兩家內地中學數十名學生和老師將到訪港方學校,一同參與STEM課程和互動討論。除了港方提供上述課程之外,內地也會提供「趣味編程」及「流光溢彩」等獨有課程。據了解,未來部分港方課程或會編成一些內地學校的STEM參考教材,達到優秀教案雙向交流的目的。

    現在香港缺乏STEM人才,香港須趕快對症下藥,由培育中小學生開始,未來的科研發展才有真正的希望。

    原文刊於《am730》2016年6月10日,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