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Institute
    01/25/2018 - 16:55

    隨著歷史演進,今天地球村已愈趨文明。尤其泱泱大國,近代除致力促進國家富強,改善人民生活,亦期望確保全球形勢穩定和平,提升各國人民生活質素。今次團結香港基金旗下的中華學社,便舉辦以改革開放四十年為主題的首埸系列講座,邀請十一年來多次出席《巴黎氣候協定》會議,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先生,講解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最新形勢,以及國家在這問題上,肩負地球村未 來所擔當的重要角色與決心。

    香港綠色願景及責任

    大講堂開首,先由政務司司長張建宗發表演辭,講解香港面對氣候變化的情況,與及相關應對措施:「香港去年多次受超級颱風威脅,大家都親身感受到氣候變化對我們帶來的影響。既然《巴黎氣候協定》適用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為改善香港及全球氣候變化,特區政府一直與中央保持緊密聯繫,以配合國家履行在《巴黎氣候協定》的承諾。香港特別行政區更一直以中國代表團成員身分,在解主任帶領下,數次參與聮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另一方面,特區政府亦成立氣候變化督導委員會,由我擔任主席,期望全力將香港打造成綠色、低碳、循環城市。」

    20180125-_m1a2034_1000px.jpg

    《巴黎氣候協定》實現全球環保決心

    張建宗司長發表演說過後,主講嘉賓解振華先生開始講解中國在這方面的立場與主張,以及具體的建設性措施:「2015年的《巴黎氣候協定》,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然而,去年美國宣佈退出協定,在這情況下,各方都十分關注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態度、立場及行動,期待中國能發揮更大作用。」

    於是2017年10月,習近平主席在十九大的報告中,確立了中國在這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加強與國際間合作,讓中國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及演導者。」解振華先生表示:「習主席亦就我國對應對氣候變化過去所做的工作,作出充分肯定;更重要,是提出相關期待及要求。」

    究竟美國退出,對《巴黎氣候協定》造成怎樣的挑戰?解振華先生先解釋,協定在美國退出前,所主張的核心內容:如何保護環境,同時確保各國能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將調整氣候變化的措施,化作推動地區經濟的機遇,以建構人類文明共同體。過去二十多年來,各國不斷就這方面進行談判,期望達致廣泛參與,同舟共濟,各展所能,公平合理,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局面。最終,全球176個國家在不到一年時間內,達成共識及令協定生效。我代表國家參加十一年來的談判,今天看到數個關鍵性突破」:

    一:各國在公平及透明的談判環境中,達成不同的協定與公約,定立往後應對氣候變化的中長線基本路線圖;

    二:各方都抱著最大包容性協調,令協定具法律約束力;

    三:加強《巴黎氣候協定》與《聯合國紐約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公信力;同時,因應各國的國情及能力,令不同地區更具決心堅守承諾;

    四:落實應對氣候變化的目標及願景,具體控制各地區的氣候及溫度變化;

    五:突破性確立由下而上,根據各國國情及能力實現公約。這點過往一直難以取得共識;

    六:增加各國實踐公約的透明度及力度,在各階段計算與目標距離的落差,再找出問題及相關應對方案,提升實踐目標的效率;

    七:在配套、技術及資金上支持發展中國家達成目標;

    20180125-_m1a2081_1000px.jpg
    《巴黎氣候協定》能促成,最關鍵是各國能互相協調。但特朗普上任美國總統後,局面全面改變。

    美國退出因由

    環保是當下全球安全一大議題,貼身關乎我們及後代的生活甚至生命。為何美國會在去年貿然退出協定?

    2017年6月1日,美國宣佈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並要求重新談判,未來不論美國重新加入協定,還是達成新的協定,將打破一直以來,各國按實際情況共同努力,達致應對取得的共識。解振華個人認為,美國的退出,是兌現特朗普為競選時以美國優先的承諾;同時率先在環保議題上,削弱奧巴馬與民主黨的前朝影響力。

    特朗普總統認為,協定不符合國民利益,削弱美國經濟發展,對美國不公平。尤其中國(直到2020年,碳排放還要增加,而美國郤要減少)及印度(直到2020年,煤炭產量仍不斷增加,全球發達國要為印度減排提供大量資金)這些發展中大國,在協定中沒有與美國承擔對等的責任;美國同時認為,所有參與國就算兌現協定承諾,亦無法改變全球氣候暖化的局面。解振華先生則持不同觀點:「協定的原則,是共同承擔,包括歷史上的責任。」他所指的,是包括美國自工業革命以來,累計的碳排放。

    特朗普最近在接見挪威首相時表明,他不反對《巴黎氣候協定》,亦不排除日後重返協定,但協定必須符合美國利益。美國此舉好像留有尾巴,然而解振華先生認為:「美國的退出,已直接削弱這大國的領導者風範:在政治及道德上需付出很大代價。一來,各方對此舉均表示失望,沒一個國家支持,並表示不會與美國重返談判桌,令協定的行動倒退。另一方面,美國三十多個州的地方政府,以及美國多間大企業如蘋果、谷歌等表示,儘管美國總統宣佈退出協定,他們仍會實行低碳措施。」去年11月各方已坐言起行,在巴黎召開加強行動的峰會,很多美國地方政府的州長、企業家及非政府組織代表在會上宣佈,特朗普總統的決定不代表他們立場,他們並希望透過資金援助,兌現美國原先在協定中的承諾。

    美國退出的各國挑戰

    美國的退出,增加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不確定性:美國是全球最大經濟體,也是全球碳排大國,排放量佔全球15%;美國退出,對全球各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造成嚴重負面影響。幸好,各國對協定所提出的目標堅定不移.尤其在去年的融資峰會上,法國總統馬克龍曾揚言:「到2020年,當中因美國退出而減少的一千憶元援助資金,一分都不能少。美國不出資,就由我們出資。」同時,很多其他發達國家亦願意加大出資金額。

    另一方面,美國退出,亦給中國帶來很大挑戰。解振華先生解釋:「一直以來,我國與美國是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中美合作是協定最關鍵因素。各國均認為,2020年往後,中美還是推動應對氣候變化的兩大陣營。直至美國退出,各國均應為中國需發揮更大影響力,這給中國在減排方面帶來更大壓力,尤其在出資上。令人鼓舞的,是中國領導人曾在公開場合表明立場,認為《巴黎氣候協定》是全球今後一大里程碑,我國不會讓協定付諸東流,定會百份百堅守己任達成協定目標。行動,是最具體的表態,讓各國得到定心丸,所以我們國家領導人就從實際行動中,從外交到國內政策堅守減碳目標,給各國具體體會我國決心,一心發揮領導角色;並從多邊角度,找出各協商國的最大公因數,以共建綠色未來。」

    20180125-_m1a2155_1000px.jpg
    解振華先生認為,美國還是有機會重返談判桌,但大前提條件是必須符合美國利益,不為他國作資金支援,才能配合協定。解振華先生:「我們尊重美國的決定,而不論美國國情有何變化,我們跟其他國家都會堅守公約及協定的承諾。而不論合作與對話上,我國對美國均持開放態度。」

    各國更團結更具決心

    中國除是今天的泱泱大國,中華民族的基因,亦一直擁抱自然。不論從藝術上的山水畫,草本醫藥,食療烹調以至文化、哲學、宗教,中華民族一直與大自然共融共處。美國退出協定,令中國理所當然肩負地球村命運。

    解振華先生指出:「《巴黎氣候協定》促成後,展開了兩次大會。包括最近開啓的馬拉喀什氣候大會,進一步推動協定;這主要針對美國總統大選後可能出現的變化:各方同意發表《馬拉喀什行動宣言》,為應對氣候變化落實加強協定,以展示行動決心:不管遇上甚麼困難,各國都要堅守目標。各國並就《巴黎氣候協定》的工作作出後續安排,如加強實踐2020年的減排目標,以免被美國總統大選後出現的局勢變化所影響。」

    宣言另就實現《巴黎氣候協定》的要求,提出經濟轉型及城市發展的新方針,為當代及後代提供重大的希望及機遇。解振華先生解釋:「減排其實可透過創新帶來很多機遇。」

    美方退出 讓分歧消散

    有危便有機,美國一方面退出,另一方面卻加強大國、美國州份及大企業合作推動這政策的決心。早前,中國、加拿大、歐盟便共同召開會議,推動包括發展中國家的多邊政策,為美國退出作好準備,亦促使其他國家因應美國情況,更致力推動政策。解振華先生憶述:「會議亦邀請美國與會,她們派出白官政治委員會副主任出席,希望各方面對面對話及交流。會議最終發表了共識上的總結,強調要繼續推動減排進程,推動《巴黎氣候協定》的後續談判,加強各方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針對美國退出擬定相關工作。」

    三方這次還取得新共識,認為減排不會妨礙經濟發展,更帶動國內創新動力,解振華先生指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大方向、大變革,包括能源,電動汽車,共享經濟等,這些低碳工業將引領全新的經濟推動力,將氣候變化危機,轉化成發展經濟的全新機遇。」三方並決定今年6月召開次輪部長級會議,進一步消除各國分歧。解振華先生:「美方雖表明立場不變,不談判,不重返,但不挑戰不反對協定,並會在能源利益及技術創新上與各國相互合作。」

    再進一步,去年各國通過第二階段大會,達成名為《斐濟實施動力》協定,認定《巴黎氣候協定》是實現核心基礎,《馬拉喀什行動宣言》是鞏固核心使命,至於《斐濟實施動力》則在這些前提下,為今年與美國談判作好準備。

    中國擁抱自然的長遠目標

    來到講座尾聲,解振華先生為中國長遠的減排目標作結:「第一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的15年間,要全面建構小康社會,實現社會現代化,同時生態環境要達致根本性好轉。第二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構成富強民主文明且富魅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生態文明將得到全面提升,令中華民族將以更昂然的姿態,與世界各地民族分享大自然,這是對後代必須負上的責任。」中華民族擁抱大自然的基因與決心,堅定不移。

    20180125-_m1a1911_1000px.jpg
    出席是次「中華大講堂」的嘉賓均為重量級人馬,包括團結香港基金主席董建華先生,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先生,香港科技大學環境研究所環境及可持續發展學部首席發展顧問陸恭蕙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環境、能源及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劉雅章教授,香港公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何建宗教授,世界綠色組織行政總裁余遠騁博士,極地博物館基金會有限公司創辦人李樂詩博士,以及團結香港基金總幹事鄭李錦芬女士。眾人與是次大講堂主講嘉賓,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先生合照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