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Institute
    12/11/2018 - 17:57

    (2018年12月4日)  本年度的中國360度透視系列講座最後一場,請來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特殊教育雜誌主編陳雲英博士,以「中國特殊教育40年」為題在香港中央圖書館演講廳發表演說。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40年,內地特殊教育發展起了重大鮮明變化,內地目前特殊教育是為每一位殘疾兒童提供及接受教育的平等機會,強調不會放棄「零拒絕」任何一位有發展障礙的兒童。「中國的特殊教育是從無到有,再到完善,之後的發展則是提升教育質量,將完善做到完美。」陳雲英博士指發展教育改革時必需不斷創新及改革,要從一個貧窮、擁有十億人口的國家辦教育,十分困難。陳博士憶述當年從事教育工作的人都抱有一個希望,就是只要將教育辦好,中國便可以富強起來。

    LRG_KCC05766%20800.jpg

     

    中國特殊教育隨住改革開放萬馬騰飛40年,逐步發展至現今規模絕不容易。為實現全民教育,推行「基本掃除文盲」、「基本普及義務教育」兩基工程,面對過「窮困國家辦大教育」困境。陳雲英博士當年親力親為,與一班教育界人士在全國各地下鄉工作,到超過一百個被國務院定為貧窮鄉縣親自扶貧、辦教育。從早期為盲童、聾童設立學校提供特殊教育,到現時過半數殘疾兒童可以在普通學校課堂隨班就讀,都是內地教育的提升以及逐步做到由9年基礎義務教育,發展到12年義務教育,形成中國特殊教育全覆蓋時代。在大學培育特殊教育學系或學院方面,這十多年間亦出現驚人增幅,由從前只有8所增至現時超過80所,目前已培育出大量特殊教育的人才,為每一個需要特殊教育的兒童,培養出專業及有熱誠的老師。他們可以協助評價、觀察兒童需要和發展特點,制定個別教學計劃,採用有效的教學和學習方法,促進殘疾兒童的能力發展,克服學習及發展困難,使特殊兒童在成年之後可以融入社會。

    school%20800.png

     

    面對新時代,各地特殊教育仍存在著條件不均衡情況,陳雲英博士認為制約特殊教育發展有認知和經費兩方面缺乏,是導致部分人對特殊教育產生消極態度。特殊教育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這是無用置疑的,沒有足夠資金營運殘疾兒童亦無法接受教育,更惶論長大後要融入社會。陳博士認為只有大量普及對特殊兒童的認知,才是辦好特殊教育的開始。然而談及「貧困」陳雲英博士認為與「殘疾」可說是一對孿生兄弟,因為特殊教育普及的過程也是掃除貧困的過程,幫助每一個殘疾兒童不成為貧困人口,辦法只有讓每一個殘疾兒童接受教育,這才能協助他們脫離貧困,自力更新。為解決特殊教育發展面對的問題,她提出兩點建議包括:建立「兒童登記製度」,在兒童出生後盡早登記,方便找到需要特殊教育的兒童,為他們成長過程提供更好服務。二是希望制定《特殊教育法》,依法督促基層政府監督殘疾兒童受教育情況並展開問責制度。陳雲英博士稱中國在今後的20年將立足於已取得的成就,共同努力幫助那些仍未享有生存權、發展權、保護權和參與權的兒童。《兒童權利共約》是建立一個更美好的普遍標準,一個始終將兒童最大利益放在首位的世界。

    school%203%20800.png

     

    內地在2014至2017年和2017至2020年出台兩次特殊教育提升計劃,都制定出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綱要,以及制定出特殊教育發展規劃目標,推動融合教育,並以縣級政府為單位促進落實目標,包括到2020年,基本實現30萬人口以上的市,殘疾兒童較多的縣市都要有一所特殊教育學校。陳雲英博士呼籲社會上2所有人有愛心人士都應該參與幫助殘疾兒童教育,學習特殊教育相關的知識才會有能力更好為殘疾兒童提供援助。她強調所有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所有殘疾兒童的人士亦應該與其他兒童一樣,都是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是一部極高可讀,內容豐富的書卷。

    LRG_KCC06187%20800.jpg
    (左起:風采中學校長、教育評議會主席何漢權校長、香港科技大學圖書館創館館長周敏民女士、團結香港基金事務顧問顧麗芬女士、團結香港基金中華學社名譽社長、香港城市大學榮休校長及講座教授張信剛教授、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特殊教育雜誌主編陳雲英博士、團結香港基金助理總幹事呂淑琼女士、香港特殊學校議會執行委員會主席沈少芳校長、前特殊學校校長黃婉冰女士、田家炳基金會副主席戴希立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