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

    沒有麵粉何來麵包(一)

    2017-03-20

    撰文: 謝偉銓

    shutterstock_488936131.jpg

    近年聽到不少中產與年輕人向筆者抱怨樓價高企,難以負擔,無從改善居住環境。人人都想安居樂業,但對於香港人,尤其是無殼蝸牛一族,置業實在有大難度。

    香港山多平地少,市區地皮供應一向短絀,導致地價高昂,近年因供求失衡,樓價更貴絕全球。香港有超過四成土地規劃作郊野公園用地,加上亦有不少其他土地受到環保、保育、綠化、農耕甚至產權等多方面的制約,要釋放這些土地作發展,困難重重!現屆政府努力增加供應,但主要透過更改土地用途,例如將政府、斜坡及工業用地轉為住宅用地,但改劃得來的地盤面積往往細小,發展經常被詬病為「牙籤樓」或「插針建屋」,效果均不理想。

    發展棕地牽涉問題多

    shutterstock_536342479.jpg

    近年有意見要求政府優先發展棕地,即將目前臨時作為停車場、回收場、貨櫃場和擺放大型機械等用途的新界土地改作發展為住宅;筆者認為,政府檢討現有土地規劃,包括棕地是否地盡其用是必要的,但切勿讓一些人誤導大衆,認為發展棕地就能解決所有房屋問題。何況不少棕地都是由私人持有作某些用途,它們對香港經濟和就業均有貢獻;若政府強行收地作發展,亦要考慮賠償及安置原有用途,加上需提供交通及社區配套等,還要通過城規會審批程序,耗時亦不少而增加的供應估計亦有限。

    現時本港有超過四千公頃土地被劃作農業用途,但荒耕農地佔超過八成,無論土質、水源等已不適宜耕種。而在劃為「農業地帶」的土地中,近七成土地的業權屬私人擁有,包括發展商。

    若要妥善利用這些土地,政府實應考慮如何促使發展商發展相關土地作住宅用途,包括公營房屋,從而在較短時間內緩解土地及房屋短缺問題。

    長遠而言,要解決本港樓房短缺問題,仍須依靠填海造地。雖然社會對填海有不同意見,但無可否認填海仍是最直接有效的長遠方式,下期專欄將繼續討論這一議題。